返回

十三 江湖庙堂架桥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十三 江湖庙堂架桥梁 (第3/3页)

平常心对待最好。

    不过,这座山表面上绿化得很好,但实际上是有问题的,你发现了没有?

    他看着我说。

    我望着郁郁葱葱的山下,实在想不出有什么问题,便摇摇头说,我真的没发现有什么问题。

    树木太单一了,他说,表面上这些树木非常值钱,大多是松树和柏树。但违背了森林绿化的特点,因为树木有互生性,只有不同的品种,不同的种类,共同生活在一起,才能互相竞争,互相保护,生命力就更加旺盛。乔木灌木草木一样都不能少,如果只有几种树木,一旦发生病虫害,那是毁灭性的。

    我吃惊地看着他,惊讶地说,你还懂得植物学?

    哪懂啊?他谦虚地说,这只不过是些常识罢了,但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做,难道连常识也不懂吗?

    虽然他表现得非常谦虚,但足以说明他读的书多而杂,什么也知道一些,而且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只有饱经风霜,阅历丰富而又读书颇多的人才可能会有这样有哲理的想法的。

    从山上下来,他又带着我去游览西凤寺,西凤寺正好在东凰山的对面。我们过了大桥,很快就到了寺院的停车场。

    他指着不远处的寺院说,我说的就是这里,4a级风景区。在以前,要是遇到天旱年景,经常有法师在这里提祃子求雨:用铁祃子打着赤裸裸的背,甚至要打出血来。有时还用铁钎子从左右两块腮帮子穿过去,居然不出血,令人非常惊奇。后来随着各种运动的到来,再也没有人敢这么做了。

    来到买票口,他拿出身份证,领了一张免费的票。他说本地人只要带身份证,可以免票游览。他要给我买票,我坚决不让,在他家白吃白住,不能让他再破费了。我自己买了一张门票,我们爷俩沿着台阶,一直朝寺院走去。

    寺庙小巧玲珑,占据了整个山头,穿过不长的一段涵洞,我们便到了下院。无梁殿坐西面东,是僧众诵经的禅堂。殿中有木雕楼阁和数十尊铜铸佛像。韦陀殿与无量殿隔院相对。殿内的韦陀像是由整块楠木雕刻而成的,其面貌威武,雕刻工艺十分精湛。上院有大雄宝殿,是寺庙的正殿,有著名的悬塑。正面排列的五个相互连通的佛龛。佛塞中药师、弥陀、释迦、毗卢、弥勒诸佛面目俊逸、仪态祥和,端坐莲台之上,全身金光闪闪。莲台下,七宝莲池中,八功德水微波荡漾,舟楫、仙鹤游弋其间,宛如仙境。五尊圣佛两侧分立胁侍的十大弟子造型优美,生动传神,表情含蓄,惟妙惟肖,如真人大小。殿南山墙上塑有“四方三圣”、“四大天王”等佛教故事。殿北山墙上塑造的是须弥山上33层“忉利天”佛教故事和释迦牟尼的本生故事。

    这是我们县的眼珠子,马叔笑着说,如果没有这个地方,你说外地人到我们这里来,连看一眼的东西都没有,所以保护得非常好,也有很多有趣的传说。

    有什么传说呢?我好奇地问。

    之所以保护得这么好,传说神佛的肚子里有三颗珠子。一颗叫避火珠,一个叫避尘珠,一个叫避水珠。所以你看到了吗?几百年了,所有的塑像还是那样金碧辉煌,鲜艳如初:拥有了避尘珠,灰尘塳不到佛像上面,水也淹不了,火也烧不到,他笑着说。

    这怎么可能?我深度怀疑。

    传说嘛,不可不信,也不能全信,他说。

    参观完后,我们顺着台阶往下走,他指着左手的沟里说,这沟里的水是全县最好的水,现在被人家开发了,当矿泉水卖的。如果全城停水停电,这里的水就是大家最好的水源,家家户户都到这里取水。下边修了一条栈道,可以直通到山顶,给大家休闲提供了非常方便的地方。但现在,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虽然拿着身份证可以免费进来,但如果不带身份证,整个景区哪也去不了。原来的售票处就在这个涵洞门口,不在前边。下边的整个地方,包括这个沟里和湖面,人们可以自由来往。特别是夏天的时候是个避暑纳凉的好地方。可现在把门设在广场门口,就挡住了大家的出路。谁出门溜达会带身份证的,不小心丢了,得不偿失。只能把大家的活动范围限制在小小的广场里,出来进去非常不方便。其实设置门是为了收门票的,如果外地游客来,他们要参观的是寺庙,绝不会到后边的深沟里游玩去的,绝不影响他们的收入。可这样一来,收入并不会增加一毛钱,但把全县人挡在了景区的外边,给大家出行休闲避暑,到沟里去取水,非常不方便。这大概也是有权任性吧。

    他笑着说。

    主要还是没有摆对位置,只把自己当作是业主,而没有当成是物业。还有什么好地方?我是京城来的,当然对这样的一个所谓的4a级风景区,实在没有什么兴趣,因为我是带着使命来的,不是来游玩的,我提醒马叔说。

    好啦,我带你参观一个你真正感兴趣的地方。我知道你对这些所谓的景点没有兴趣。我们的眼珠子,恐怕还不如你们的一个手指头值钱。

    他笑着说。

    我们开车出了城县向北开去。大约走了半个多小时,在公路旁边,突然出现一大片仿古建筑。瓦灰色的砖墙,穹窿形的窗户,雪白的院墙,钩的细细的砖缝,飞檐斗拱的屋檐,让我仿佛走进了徽派建筑群中。我绝没想到,在小县城的郊区,还有这样一个所在。

    我满怀狐疑地跟着他走了进去。小区有一座座的小独院联排建筑,好像是刚刚完工,还没有交付使用。我们推开一座院子的大门走进去。里边的格局却是现代的,卧室厨房,客厅书房,应有尽有。尽管还是毛坯房,但把这种传统和现代结合得天衣无缝。再往进走是一座深沟,空气清新,两旁的植被非常好,大树小树栽满了山坡。小区前边,有一条小溪,清澈的溪水静静地流淌着,一直穿过公路下边的涵洞里,注入公路下边的河道里,仿佛走进了一个世外桃源。

    这是个什么地方啊?我困惑地问。

    如果你退休了,不去工作了,让你到这里养老,你愿意不愿意?

    他没有回答我,反问道。

    我当然愿意了,简直是世外桃源,我由衷地说。

    但我要告诉你的是,绝对容不下你来住,连我也没有资格。这一片仿古建筑群的主人,我想你做梦也想不到的。

    他故弄玄虚地说。

    富豪大亨?文人墨客?演艺明星?

    我把我能想起的,有资格住在这里的人说了一大堆,但他都摇摇头。

    我告诉你吧,住在这里的是贫困户!这是扶贫部门,专门为贫困户设计和修建的。有的不花一毛钱,有的只掏一点钱,就让他们住在这里,享受着连你们都市人都眼红的待遇。现在的贫困户的住宅条件,反而比有钱人住得更好。

    他淡淡地说。

    啊?我大吃一惊,这也太奢侈了吧,你们怎么能这样扶贫啊!

    我困惑地问。

    一点不奢侈。他说,我非常了解,别看这么气派,造价并不高。不知道这是谁的主意。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钱还是那么多钱,但把这个房子建的别具一格,就非常引人注目,非常讨人喜欢了。我们这里人一般创造性太差,但这确实是人家扶贫部门了不起的创造。谁看了这里不想住进去?外墙的这些仿古砖,其实是一种什么材料,贴上去的,也不太贵,里面其实是普通的红砖。

    原来如此。我深深地为这些人的创造性所折服!真没有想到这样的一个小地方,竟有这样一个所在。我非常感慨,觉得真的此次不虚此行。我赶忙拿起相机,一座一座地挨个拍了下来。我要让别的扶贫部门看看创造性的工作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是我们创造性工作的大忌。这个经验,完全值得推广。我非常感谢马叔,这本来跟他自己没有关系,但却给我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惊喜!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