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十三 江湖庙堂架桥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十三 江湖庙堂架桥梁 (第2/3页)

物,煮鹤焚琴,怎么这么愚蠢啊?

    我不禁脱口而出,说了一句有伤人家尊严的话。

    可不是吗?简直是天外奇闻!你看你看,如果权力不受监督,一旦要任性起来,简直是无坚不摧。那破坏率是多么的可怕。如果是一般人,那叫砍伐森林罪,是要被判重刑的。而人家不仅没被判刑,还摇身一变升成了副厅级。这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不是在X那样的非常时期。

    那结果呢?我非常好奇,困惑地问。

    结果当然是笑话。哪个大人物会住到这个县城里的?人要来看一下是因为工作关系,何况他所谓的改革也是吹出来的,完全就是皇帝的新装,不幸被那个小孩子说出了真相。但吹牛皮不犯死罪:如果这个真相不被戳穿,他完全可能升市委书记的。因为上上下下的人都跟着这个疯子扬沙子,大家也是这个链上的一部分。他把大家都拉了进来,谁也拿他没办法。只能给他一个人大副主任,算是对他吹牛皮的一点安慰,也算是封口费吧。但他这么做可把县城的居民给搞惨了:一到下暴雨,山上的洪水加泥土横冲直撞,家家户户门如临大敌,都用沙袋来堵洪水。县医院都被淹了,医生病人只能挪到二楼以上。泥土冲到公路上,等天气一晴,汽车过来吹的满天尘土。行人要走在路上,回到家都要塳一身灰尘,把整个县城搞得乌烟瘴气。可见水土流失是多么的可怕。搞好生态保护环境,跟生产粮食,发展工业,同样重要,甚至要放到首位的。要不然就是这个样子,我们是有深刻的教训的。

    竟还有这样的事情,这人是什么文化?脑子不对了吧?我好奇地问。

    你完全可以想像得出来,一个有文化的人是做不出这样的事情的。一个造反起家的农民,一个开小四轮的,除了胆子大,能跟上级搞好关系,实在没有什么别的能力。那是那个时代,特别是八十年代的特点:所有的行业,不光是领导干部,连医生教师这样的职业,说穿了全是农民工。

    你这是危言耸听,我不赞成他说的话,反驳道。

    我是说我们这儿,跟你们的大都市是不一样的。你想想看,改革开放一开始,原来各单位那些有文凭和水平的人,不是右派,就是外地的,又快老了,不能干活了。外地的全部通过关系回去了,本地有文化的人也到外地去了。教师和医生都差不多:一个农民工,先干代教民办,然后又转正,摇身一变就成了教师。还有一部分是工农兵学员,跟农民也差不多。一个农民工,到医学学校进修上二年,摇身一变就成了医生。这就是我们当时八十年代的情况。表面上有这身份那身份,归根结底全是农民。身份只不过是披了一层外衣,骨子里还是农民,只不过不是文盲罢了。你可以想想我们这儿落后到什么程度。根子上还是X害的。如果没有X,是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的。

    他微皱着眉头说。

    我低头想了想,还真是的。难怪山区直到八十年代还是落后,主要是教育和科技落后,青黄不接。这种情况直到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到这里以后,才有所好转,这种情况在边远山区是普遍存在的。

    不过,他接着说,我这样说,实在感到对不起他。这位领导其实对我是有恩的: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你也不会见到我,咱爷俩绝对不会认识。我可能还是一个穷愁潦倒的,只懂得面朝黄土背朝天,种上几亩薄田,勉强能糊口的最底层的贫困户。到现在,我一定是政府的脱贫对像,你也绝对不会采访我的。

    他抬起头似乎是思索着什么,轻声对我说,我之所以把你带到这儿,是因为这座山跟我的命运关系太大了。是这座山,是我栽的树,把我跟这位领导能够联系起来的。

    这怎么说呢?他越说我越糊涂了。

    强迫让我摘果树的,就是这位领导。改革开放以后,要对外取经,他取来的真经就是,要想富先栽树。但我们这里的人太保守了,谁也不愿意做。

    为什么?我说。

    因为不仅是我们县,整个北方来说,我们这个民族就没有商品经济的观念,完全就是自给自足。所有的人都认为,我们种的苹果就是我们自己吃的。谁也不会想到这个东西能卖,还能卖到很远的外地,卖到大城市去。粮食可以保存,天天都需要。而苹果又没法保存,种下苹果吃不掉,只能烂掉倒掉,那不是政府害人吗?我也是没有办法的。他最信任的那个人,就是他的亲信,是我们乡的乡党委书记,他是立了军令状的,一定要在我们乡,在我们村,试点成功。他们就拿我开刀,强迫我栽种苹果树。我就是这样成了所谓的致富带头人的。跟当年强迫让我把人家的庄稼苗拔掉是一样的,所以我得感谢他。

    他脸上现出快乐和幸福的笑容。

    原来如此!生活真是比戏剧还要精彩,从强迫他拔庄稼苗,到强迫他栽树致富,完全体现了两个不同的时代特征,却在他一个人的身上完美地体现出来了。我庆幸自己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采访对像。可是,我还是非常疑惑。

    这跟这座森林有什么关系呢?难道这山上的树也是你砍的?又是你栽的,我问他。

    这位领导是个最复杂的人。我们县有两大支柱产业,一是果业,一是烟草业。这是改革开放的两个巨大成果,全是他推动完成的。这是他的功劳,应该永远记住他;但这座森林又是他亲手毁的。我不是出了名了吗?当上了人大代表,可我都不知道人大代表是干什么的。后来我才知道,我居然有选举县长的权利!难怪开两会的时候,我们参观的车出去,一路上警察给我们行礼,其他的车辆纷纷给我们让行,非常受人尊敬。住着高级宾馆,吃着几十个的盘子。我从一个贼,一下成了和县长书记握手的人,完全就是天壤之别。如果他没有强迫我栽树,我绝对没有今天的。所以我得一辈子感谢他。可当了人大代表以后,不光是要选举县长,还要写议案,反映社会问题的。可我是一个文盲,根本不会写。这些责任义务是根本完成不了的。可我如果不写,我就是失职的。好在我的那个侄子,他是政协常委,文化高,我只能让他代写。好在我们不是一个系统,但可以反映同样的问题。他们的叫提案,他把他写的提案内容,就变成了我的议案。这样我们反映同一个内容,还能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可时间一长也不行。我跟你说过,我的侄子就教我学习汉语拼音,背诵新华字典,读了大量的书,慢慢地也就称职了。这座山之所以能成为现在的这个样子,就是我们叔侄俩全力推动得结果:他不断地写提案,我不断地写议案,而且联合多名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联名签字,几乎每年都要写。终于引起了一位新来的县长的注意,他是个口碑很好的领导,非常注重两会委员和代表的建议。他把连续几年委员和代表的提案和议案,整个翻阅了一遍,发现提得最广最多的,就是东凰山的绿化问题。他终于下定决心,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在他的任期内,终于把这座山的树全部栽上,又经过几年的护理培植,就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了。

    原来是这样!我恍然大悟,感慨地说。

    他强迫我栽树,让我发了财,出了名,成为人大代表;我通过写议案,把他毁坏的森林又重新恢复到原样。也算是我对他帮助我的一种回报吧:如果这个森林不恢复到现在的样子,恐怕县城的人每当看到这座光秃秃的山,都会想起他这个人,就会把他闂上一顿的。所以,我的命运和这座山完全可以说是联系在一起的。

    您可真是一个奇特的人,我笑着说,生活先把你踩在脚下,又把你顶在头顶上。

    我现在总算正常了:既不在脚下,也不在头顶上,一个平平常常的老人,能够安度晚年就不错了。辉煌也罢,屈辱也罢,一切都是过眼烟云。人生一辈子,就像烧了一炷香,烧完了,也就成了灰了,什么也不会留下的。所以人不管成功也好,失败也好,永远要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