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节 历史(三) (第3/3页)
给对方说这些。
揉了揉额头,姚建设摇摇头。来之前他就知道老卜是个无脑黑粉,这一刻,姚建设莫名回忆起了当年在网上和黑粉们互喷的峥嵘岁月。
长吁一口气,姚建设缓缓对卜大醒说道。
「你听好:第一,谯县曹氏和燕人曹氏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宗亲关系。」
「第二,魏文帝之于汉献帝的待遇,已经是中国史上少有的宽厚行为,我方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
「第三。」姚建设说到这里,摊开手掌,掰起了指头:「九锡、封公、三辞三让、封禅。」
「献帝的退休待遇,不是白得的。这些活,献帝硬生生做了两次,魏武一遍,魏文一遍......」
说到这里,姚建设扭头看了一眼脸色十分不好的崇祯:「皇上您可一件都没有做......即便这样,还是得到了超过献帝的待遇。卜大醒,你有什么不服气的?」
卜大醒脸色苍白。张了张口,他最终还是死咬住了封地问题:「便是无封地。」
「你瞎了啊?」
姚建设没好气地伸出手指,在文件上某处戳了戳:「许遍览河山。」
「你看不懂中文吗?」
「是被关在一个屁大的封地里等死好,还是全国游历散心的好?」
「当真?」说实话,之前卜大醒一是没细看,而是没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也没往那个方向想。他还以为是说臣子呢:「那回头皇上可就回凤阳祭祖了。」
「哈哈哈。」姚建设看着反应灵敏,兼且露出狡黠神色的卜大醒,这一刻,他真是被这厮的顽强不屈给逗笑了:「卜大醒啊卜大醒,你果然是不大行啊。」
「就真应了那话: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
「卜老爷你随时可以撺掇皇上回凤阳祭祖,曹燕皇帝定会允诺,甚至不需要皇帝点头。」姚建设把双手搁在肚皮上,靠回沙发,乐呵呵地说道:「就怕老爷你去凤阳登高一呼,然后临了,又被免了农课的农民给绑回来了......那时候就不好看了,哈哈,哈哈。」
「唉,
无需再言。」
终于,脸上露出疲惫神色的崇祯,伸臂压下了卜老爷。
抬头,对着姚建设,崇祯正色道:「不知亡国之人,何时有幸能陛见曹燕皇帝,以为答谢。」
崇祯这句话一出,就代表着忠于大明的残余势力投降曹燕了。
姚建设闻言,立刻坐起,正色道:「如今皇帝就在上海行在驻陛。皇上您要动身,随时可以。」
「哦......」心下清楚,其实自己已经算是得到了顶级退休待遇的崇祯,这一刻是真的放下所有东西了。
「那就劳烦大人安排,尽早动身吧。」
「好好好。其实皇上有所不知,曹皇帝呢,对于你们见面是很期待的。还特意下旨,要求您以皇兄相称,进殿不拜,携手共座。」
「亡国之人铭感五内。」
「只是......」临了,到最后,崇祯还是掩不住好奇心,问了个问题:「诏旨中所谓的「江北特区」,是何缘由?」
「这个嘛......说起来就话长了。」
对于已经有前世教训的穿越众来说,这回不可能再搞个后世那样的超级首都了。
政治中心就安心搞政治。非要再加上经济和文化,到头来不管首都在哪里,都会变成超级大都市,五环不够修七环的节奏。
临了,实在受不了了,再在外边建个新区,再费事吧啦往出赶人......何必呢。
所以这次,内阁一开始就选定了首都位置:江北,盐城和泰州之间,随便划了块盐碱地皮,就是首都特区了。
现如今特区正盖楼呢,预计曹皇帝最少还要在上海滩待个两三年才能正式还都。
......捡着能说的给崇祯说了说,算是满足了这位的好奇心。
接下来,姚建设就很忙了。他要迅速联络上海方面,还要安排崇祯一家人南下的行程,确保万无一失。
等到埠后,不光崇祯,还有两个家属的事情要处理:张嫣和阿九。
关于阿九,势必是会取消公主封号的。新朝恩典最多就到崇祯这里就结束了,不可能再往下延续。
至于漂亮的张皇后,也是会取消封号的。这一点早就由内阁下了决议。
关于张皇后本人......曹皇帝早就表示不沾这事了。原因是很早之前就有匿名帖子在论坛上就此事讽刺曹总,其用意浅白到傻子都能看出来。
现在知道开国皇帝为什么经常要杀老兄弟了吧。实在是这帮人太过膨胀,不拿皇帝当根葱啊!
当然了,既然「民愤」这么大,曹皇上也就不为己甚了。话说,从后世来的人,什么样的美女没见过。张皇后充其量也就是个漂亮女人,还都三十岁了,还是个寡妇......这种的,老年公园相亲角压根都不抢手。舔狗们谁爱追去追,曹皇帝是真没那个兴趣。
————————————————————————————
就在前后两任皇帝势力谈完交接程序后第二天,崇祯一行人,登上了南下的船只。
而与此同时,北方京城中,刚刚站住脚跟的大顺朝君臣,也云聚皇极殿中,商讨国是。
会议的第一个议题:如何处理京城东北方的关宁集团,以及盘踞在天津的曹氏势力。
而无论怎么和对手打交道,情报都是第一位的。
所以,按照大顺军中一惯的套路,像这种级别的战略,肯定是由掌握着情报系统的周国师先行展布一番,然后大家再讨论通过。
插一句:当初的周天师,在大顺皇帝于京城登基后,第一个被册封为国师。
事实上,从大顺正式成军以来,周
国师的战略,就没有被人驳斥过......当初玩笑似的伏牛山潜伏战略,如今已经助李自成坐上了皇位。
这已经是不亚于隆中对的战略规划了。大顺军中诸将,对周国师的战略,是相当钦佩的。
长笑一声后,身穿黑纱道袍的周国师,依旧从左手第一位出列,来到陛前,扬了佛尘,躬身行礼:「陛下,此事易尔。」
「据最新线报和京郊士民所言,日前,曹氏兵马在三屯营,确与入关建虏大军狠狠打了一场。」
「事后,建虏全军退出关外,曹氏同样损兵折将,遂退回天津修养。」
「所以,当先招降关宁军。」
说出结论后,周天师轻笑一声,面露不屑:「如今朝廷断了关宁军粮饷,这伙吃皇粮吃油了嘴的,怕是早就等着朝廷的诏安令呢。只需派一二文臣做说客,往还一番,想必就见功效。」
高据龙椅上的大顺皇帝李自成,闻言微微点头。随即,他又问出了下一个问题:「若是关宁军投曹怎么处置?」
「早在己己之变时,关宁军与曹氏为了抢夺战功,彼辈之间多有龃龉,互相拆台。」
「放着兵强马壮的大顺朝不来投,却去投奔船橹起家的曹氏,关宁军是做不出来的。」
国师说到这个份上,在场诸人都觉得差不多了,纷纷点头:「再者。吴三桂之父吴襄就在京城为质,优势在我,还怕那吴三桂上天不成?」
「哈哈哈!国师说得在理。」
一番分析,李皇帝点头认可后,当即下旨:「曹氏莫要搭理,择一二文臣,先去山海关招降。」
当先个议题结束后,下面的议题是:饷银。
当前,新生的大顺朝廷,面临着两个经济问题。
其一:李自成登基时只是分封了文武官员,但是赏赐,尤其是最重要的给闯军士卒的封赏,还没有发下去。
封赏封赏,封官和发钱是合二为一的。尤其是对没有官帽子的兵卒来说,不发银子,分分钟就会造反。
其二:新生的大顺政权,即要维持新组建的政府运转,还要预备钱粮兵器,用作接下来必定会出现的南征。
以上这些政务,都需要天量的资金来推动。
然而,钱从哪里来?这就是今天大顺君臣所要决定的下一个重要议题。
好在,这个议题的答桉,早就不是难题了......闯军是一路抢劫过来的,事情到了这一步,有关于银钱方面的解决方案,早就刻在闯军骨子里了,这种事还用商量?陕西富户大伙当初也拷掠过,老追赃熟手了。
很快,在包括李自成本人都不反对的情况下,当朝迅速就这个议题做出了决议:成立「比饷镇抚司」,专门负责「追赃助饷」。
封刘宗敏为汝侯,节制文官,主持对明朝官吏拷掠索饷。
新鲜出炉的追赃办公室主任刘宗敏,当堂便兴奋地下了第一道命令:赶制五千副夹棍先!
陕西那帮土老财有什么难度?京城的大官儿才能体现刘主任的棍术啊!
关于拷掠这个议题,全程,位高权重的周国师,捻须而笑,连连点头,未发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