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xbiqugu.la
第二十八章,身先士卒的将军 (第1/3页)
姚中英(1896年—1937年12月12日),字若珠,广东平远县人,国民革命军第83军第156师少将参谋长。 1924年,于平远中学毕业。毕业后,1924年秋,来到广州,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民主革命。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学习。后投身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作战勇敢,以战功擢升为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北伐后,进入陆军大学第八期学习。1937年“七七事变“时 ,姚中英任陆军第156师团长,淞沪会战奉命率部由广东韶关奔赴上海抗日前线参加会战,并屡立战功,出色完成任务,被晋升为国民革命军第83军156师少将参谋长。会战失利后,移防镇江。1937年11月初,日军分三路进犯南京,南京保卫战拉开序幕。他所在的156师奉命由沪退守南京,扼守汤山一带。他率部与敌激战,多次击退敌人的进攻。后为掩护友军,率部冲锋,身先士卒,壮烈牺牲,时年39岁。 [3]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中将。
1896年,生于广东省平远县大柘镇墩背的农民家里。
1924年,参加孙中山的革命军,在汕头姚南平部服役。不久,考入黄埔军校。
1925年2月,参加国民革命军东征。东征结束后,考入北平陆军大学学习。毕业后回广东,在陈济棠部独立第一师第二旅第六团任中校团副。后调往广东燕塘军校任上校教官。陈济棠下野后,姚中英在余汉谋部任第四路军教导旅上校参谋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主动请缨,奔赴抗日前线参加抗战。奉命率部由广东韶关出发,奔赴上海参加八一三淞沪会战,被晋升为第八十三军一五六师少将参谋长。
1937年11月5日,日本侵略军在杭州湾登陆,淞沪战局急转直下,中国守军被迫向吴福线和锡澄线既设阵地转移。日本侵略军攻占上海、无锡后,分三路向南京进犯,南京告急。姚中英所在的一五六师奉命由沪退守南京,参加南京保卫战,扼守汤山一带,阻止日军沿宁杭公路北犯。
1937年12月初,第156师接到驰援光华门的命令,该师边打边退,并于当天下午接替了光华门至通济门一线城墙的守备任务。
12月6日,日军攻破守军既设阵地后开始进攻汤山。姚中英等率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xbiqug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