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农家日常 (第2/3页)
快数钱。
“……房子的砖瓦用了十两,剩下了十二两五钱,今天六十八两,去掉买书买纸的三两二钱,加上其他的花销,还剩下六十四两一钱五十文,总共就是七十八两一钱五十文!”
不得不说,这数字真是让人安心极了。
“如今咱们家是三亩地,一亩水田,两亩旱田,我想着,拿出三十两出来买地,只是是买一亩上田一亩中田,还是都买中田……他爹,你决定吧?”
赵来贺想了想,有些犹豫。
其实在赵丰年看来,他们家人少,地多了种不过来,但是想到这个时候的人就想要地多,他爹娘定然也是这样,如此,大不了请帮工种,也能满足他爹娘想要土地的愿望。
“爹,这里面区别大吗?”
赵家夫妻谈事情从不避讳赵丰年,也不会因为他年纪小就忽略他,尤其是这段时间赵丰年的表现,让夫妻二人也隐约意识到,自家儿子确实是跟其他小孩不一样的。
因此,赵来贺毫无保留地将这几种地的区别说了一下。
这个时代的百姓还没有形成施肥的概念,干了浇水,有虫了捉虫,加上种子的良莠不齐,现代的时候一亩早稻能收获八百斤,杂交水稻更是一千斤左右,而这里仅仅三石,这里的一石约等于一百斤,也就是一亩地不过产出三百斤左右。归根结底,一是没有好的种子,二就是肥力不足。
一亩良田,种个几年,也得变成薄田、下田。
大豆得以很快传播开的原因,除了顶饱,还有就是人们已经发现种过了大豆的土地,再种其他作物,能生长得更好。
现代人都知道,种豆肥田的原理是豆类植物上有根瘤菌,能够分泌一些含氮的物质到土壤中,补充氮素,从而达到肥田的效果。
可是这里的人只能看着摸索,靠着老一辈的经验。
“爹,娘,都买中田吧,我有办法,若不出意外,能让中田产出跟上田差不过,另外咱们家竹林那边的池塘是公家的吗?能够买下来吗?”
赵丰年也不是没见过村里的田地,心里有把握能让土地增产,但是毕竟时代不同,种子质量也不同,因此没敢说大话说翻几番,也以免届时失望太大。
但是赵来贺夫妻何曾见过中田跟上田产出一致的。
是以一听这话,夫妻二人就坐不住了,如果这是真的,那可不得了了!
“宝,宝儿,你老实告诉爹,这些你都是怎么知道的?”
赵来贺不傻,就算书里有记载,那其他人怎么没发现,就单单让他们宝儿知道了呢,他读书也不过才半个月。
赵丰年知道瞒不住,于是将原本想好的说辞告诉了两人。
“爹娘,自从上次生病后,我就经常做梦,梦里有一位白胡子白头发白衣服的老爷爷给跟我讲课,说了好多好多东西,这些都是他教我的。”
如果赵家夫妻觉得他是妖怪,就当他信错了人,也给他一个教训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