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 蝴蝶振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章 蝴蝶振翅 (第2/3页)

条子执行到位?

    当然是靠大唐先进的考试制度了。

    糊名法虽在武则天即位初年就出现,但并没有在科举考试中普遍使用。

    按公开的考试规则,考官审阅试卷时,不仅会考量考生的学识水平;

    还会参考其平日里的名声、诗文的流传广度,以及个人的德行与声誉,来决定是否给予及第。

    那些拥有门路的考生,往往既会递送条子,又会努力提升自己的声望。

    这种做法,几乎成为了晚唐科举的既定规范。

    因此,即便是面对一张近乎空白的试卷,考官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而是会先仔细查看卷首考生的姓名,确认其是否出现在那些条子之中。

    “黄巢,字举天……黜落。”

    “黄巢,黜落。”

    “黜落。”

    一连三位考官,在确认黄举天条上无名后,给出了相同的评定意见。

    即便是身负把关重任的礼部侍郎李景让,亦未能例外。

    明面上,李景让以执法严正著称,平日里言辞刚直,毫无避忌。

    正因如此,他手下的礼部官僚们,才会无一人察觉到异样。

    待阅卷工作圆满结束,考卷被妥善封存之后。

    李景让却在万籁俱寂的夤夜时分,悄然返回贡院;

    神不知鬼不觉地取出其中两份卷纸,而后亲自奔赴崇仁坊北街,由偏门进入某位贵人的府邸。

    “……何以断言邱慕阳乃此等舞弊之徒?盖因其解牒为人遗失。

    “依国法而论,无有解牒者不得参与省试。

    “若邱慕阳之考卷现于礼部,则其舞弊之行无疑矣。”

    李德裕逐字逐句看完手中这篇别具一格、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策论后,拿起桌上第二份卷纸。

    赫然写着邱慕阳之名。

    这位久经官场风云的老人缓缓摇了摇头,抬眼望向面前跽坐的礼部侍郎,问:

    “那又如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唐朝科举制度之积弊,早已根深蒂固。

    即便今朝严惩了邱慕阳舞弊一案,又能于大局有何裨益?

    何以值得礼部侍郎亲身涉险,乃至当朝宰相兴师动众,特为此人施以重罚?

    “台辅,邱非其本姓,而是谐音化名。”

    李景让言辞之间,意味深长:

    “经查,此人本姓仇。”

    仇?

    仇慕阳……仇?

    李德裕听闻后,脑海瞬间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