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干燥 (第2/3页)
:“将净水器内芯的纳米针贴近香蕉,看看可不可以提升干燥效率。”
很快实验重新开始。
这一次他们的实验非常快速。
特别是其中10根插在纳米针上的香蕉,不到十分钟,就彻底完成了干燥。
“靠!这么快?”满眼血丝的技术员取下一根被吸得轻飘飘的香蕉,他放电子秤上测量了一下:“重量比冻干和热干都轻了不少,没有想到接触之后,干燥效果会这么好。”
咔嚓咔嚓…另一个技术员掰下一块,然后直接塞进口里嚼了起来:“非常干,比一般的冻干香蕉都干,但是香蕉风味几乎完整保留下来,甜度提升了不少。”
黄美芹也吃了几块:“确实干了一点,如果控制好干燥度,应该可以做到和冻干香蕉的干度一样。”
“不过我们应该成功了吧?”女技术员记录着这一次实验的数据。
黄美芹摇摇头:“单独一个香蕉还不能完全确定,再试一下其他产品。”
“好。”
众人兴高采烈地实验起来。
他们将工厂目前生产的各种冻干产品,都实验干燥了一遍。
窗外夕阳西下,黄美芹等人还在忙碌,不过他们脸上的笑容却越发难以抑制。
目前测试的几十个蔬菜水果,都表现出了非常良好的干燥效果,平均干燥时间为3到6分钟,而且都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整体成本比之前的冻干工艺,下降了97%左右。
连一直关注着这件事的厂长林乐文,也带着工厂的几个管理层,一起过来品鉴这些新型干燥蔬菜水果。
“这个好吃,番茄味道几乎百分百保留,水分也保留得恰到好处。”
“我觉得这个秋葵干不错。”
“厂长,我认为可以尽快改进设备,如果采用新型干燥工艺,我们的干燥成本将下降97%,我们就可以通过低价销售的方式,迅速打开市场,从而扩大生产规模。”
林乐文此时也下定决心:“我也是这样想。黄总监,你尽快整理好技术资料,然后打包交给专利管理部,让他们尽快申请专利。”
“没问题。”黄美芹点了点头。
“另外,李副厂长,你联系民勤集团那边,让他们根据我们的要求,生产常温快速干燥机。”
“是,交给我。”
工厂的管理层连夜加班。
一方面是他们看到了这个技术的前景广阔。
另一方面他们也知道,这个技术非常简单,只是其他企业或者科研团队没有注意到,等民勤集团的各类净水器大规模上市之后,肯定有人会发现这种用途。
因此他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抢占先机,先将专利拿下来,同时扩大工厂的生产规模。
要知道,一台1M087工业净水器的售价达到5万元,可其生产成本还不到3000块钱,毛利润4.7万。
这就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厉害之处。
而红草镇冻干食品厂的这个专利,民勤集团使用之后,肯定要给专利管理部15%左右的毛利作为技术授权费用,这其中的5%就是属于红草镇冻干食品厂。
作为专利研发的核心团队,黄美芹团队会获得2%,剩下的3%则归属于工厂全体员工。
这种工厂自发完成的技术研发,公司的激励比例会比较高一点,如果是科研事业部等专业的研发机构研发的技术,激励比例则会低一点。
主要是两种研发模式存在一定的区别。
因为如果是工厂内部的研发项目,如果出现损失,那就是工厂管理层要负责任的。
而科研事业部的项目,他们的很多项目都是通过江淼批准,因此失败了,也是江淼承担主要责任,对于研发团队的责任压力没有那么大。
这就是风险和收益呈正比。
如果工厂管理层不需要负责任,那每一个工厂都会不断搞科研项目,那结果可能就是一地鸡毛。
因此才有这种限制。
林乐文批准常温干燥项目,那他就要负责任,如果出现损失了,他这个厂长就是第一责任人,黄美芹则是第二责任人。
有这种限制,工厂负责人不敢随便批准科研项目,只能在工厂每年的利润之中计算好,拿出一小部分资金作为科研经费。
而且这些科研经费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使用的,公司的财务部、科研事业部、监察部都会派人进行审核,避免工厂管理层巧立名目进行中饱私囊。
…
黄美芹团队并没有躺平,而是继续开展各项研究,既然项目已经有成果,他们自然不会束手束脚,开始加大投入经费。
他们之前一直在研究的冻干水果冲剂。
有了新型干燥技术之后,他们实现最大限度保留水果风味,又可以低成本生产。
比如柠檬蜂蜜冲剂,使用超干燥柠檬片加上干燥蜂蜜结晶,然后使用粉碎机粉碎,就可以生产出纯天然的柠檬蜂蜜冲剂。
还有全营养蔬菜水果汁冲剂,将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通过常温干燥技术处理,然后调配成为特定的蔬菜水果汁冲剂,只需要使用凉白开冲泡一下,就可以获得一杯几乎和鲜榨果汁、鲜榨蔬菜汁一模一样的产品。
一个多星期后。
马宫镇罐头厂那边也跑过来找他们合作。
“干燥预制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