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一十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3/3页)

但是对于那些需要保证精度的加工厂,这种不稳定的电,他们是绝对敬而远之的。

    发电企业发电量非常庞大,可电网给的上网额度却不大。

    根本原因还是这些新能源发电企业的电波动太大,电网也不敢硬接,不然分分钟将电网干瘫痪。

    现在解决新能源发电的上网难题,还是要发电企业自己筹备蓄电系统,才可以实现良性发展。

    如果干等电网解决,电网就一个态度—限额上网。

    因为限额上网,对于电网来说,是性价比最高的解决方案,反正新能源发电企业发电浪费,那是新能源发电企业的损失,又不是损失电网的电。

    如果电网给新能源发电企业兜底,那电网会损失惨重。

    而且那些火电水电企业也对新能源发电企业满腹牢骚,虽然有容量补贴,可火电水电为了照顾光电风电,导致每年的有效发电时间下降了很多,单位发电成本提高了不少。

    总而言之,现在新能源发电企业唯一的出路,就是自建储能系统,自己保证电量供应的稳定性,这才可以让电网接受。

    可现在很多新能源发电企业,本身就负债累累,要让他们投入资金去搞储能系统,显然对于很多新能源发电企业而言,这是高风险的投资。

    因此很多新能源发电企业,现在宁可顶着弃电70%的浪费,也不愿意出钱建设储能系统。

    就比如眼前的海景公司。

    以前投资建设的时候,觉得利用养殖场的空地和水面,可以发电和降低水面温度,可谓是一举两得。

    但是现在回过神来,顾海景才发现这投资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回本,特别是电网卡上网额度之后,就让他们回本周期进一步拉长。

    可回本周期拉长了,就意味着风险飙升。

    毕竟光伏板会老化,随着时间推移,光伏板发电效率会越来越低。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遇到台风的概率也会越来越大,只要光伏发电场正面遭遇台风,损失肯定是难以避免的。

    回过神来的顾海景,这才发现光伏发电+生态养殖,简直是一个天坑。

    要不是这两年跟在海陆丰公司后面,赚到了不少钱,估计海景公司经营都要出问题。

    从去年开始,海景公司就停止了光伏项目的建设,转而继续深耕水产养殖,才一改之前的亏损状态。

    就在几人讨论着光伏发电的堪忧未来时,张海涛突然接到了张信诚的电话。

    听完电话回来的张海涛,直接向顾海景父子俩说道:“顾总,我们公司的张副总找你们,你们过去我们总部一趟,应该是一个好事。”

    “好事?我马上过去。”顾百鸣脸上一喜。

    然而老练的顾海景却询问道:“张经理,请问是哪一个张副总?”

    毕竟海陆丰公司的高管那么多,不问清楚,急匆匆跑过去,到时候反而更加麻烦。

    张海涛反应过来:“抱歉,我没有说清楚,是负责水产养殖事业部的张信诚。”

    一听到张信诚,顾海景就知道了,他告别张海涛之后,就急匆匆带着儿子赶过去马宫镇。

    一个小时不到。

    顾海景父子俩的两辆轿车,就到了长沙湾高速路口附近的小南山,也是海陆丰公司的新总部。

    见到了张信诚之后。

    两人才知道是什么事情。

    “…原来是这样,没有问题,我同意合作。”顾海景直接拍板定下来。

    张信诚伸出手来:“那就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这还要多谢张总和江总的照顾。”顾海景一边握手,一边感激不已。

    顾百鸣也没有一点意见。

    很快双方就签署了合作协议。

    这个合作项目,就是海景公司将陆丰养殖基地的全部光伏发电设备打包,和海陆丰公司合作成立一个光伏发电企业。

    该公司其中90%股份归属于海景公司,10%股份归属于海陆丰公司,但是海陆丰公司有控股权,海景公司有监督权、分红权。

    之所以采用这种模式,就是为了避开电力系统的一些法规问题。

    因此这家合资公司,名义上是属于海陆丰公司的子公司。

    通过这种方式,该公司产生的电力,就可以直接交给海陆丰公司使用,不需要被电网过一手。

    而海景公司也没有损失,因为海陆丰公司在陆丰的那个大型水产养殖基地,庞大的制冷用电,刚好可以将海景公司富余的光伏电用来制冷,内部电价为每千瓦时0.15元。

    对于这个电价,顾海景父子俩都愿意接受,毕竟现在这些光伏电不卖给海陆丰公司,也是白白浪费掉。

    而海陆丰公司选择这个合作,自然不是单纯帮助海景公司。

    通过这个合作,可以获得廉价的电力,又减去了自己建设发电设施的投资,加上两家公司在陆丰的养殖基地就隔着一个镇,距离不到30公里,完全可以铺设一条独立的电缆。

    这是合作共赢的项目。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