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2/3页)
被窃取了,带来的负面影响会非常大。
比如我们西南面的几个邻居,这些地方本来就是人口庞大,一旦让对方解决了粮食问题,那可能会导致对方实力迅速攀升。
这种结果,不是江淼愿意看到的。
他留了好几手的准备,就是为了反制这些地区。
虽然这些地区的各方面都很烂,但是不可否认,对方确实存在不小的潜力,尽管这些地区此时宛如烂泥,却不是我们轻视对方的理由。
在技术出口上,江淼的态度非常保守,那就是关键技术尽可能不出口,避免资敌。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现实。
你把别人当朋友,别人拿你当凯子。
有些地方不值得去帮助,最好让他们宛如烂泥一般,一直呆在原始森林和大草原上,继续维持它们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我们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
1月8日。
陪同顾海景、顾百鸣父子俩考察公平镇生物燃料基地的张海涛,向两人简明扼要介绍了这个基地的情况,还有技术是如何应用的。
已经接手了海景公司日常管理工作的顾百鸣,有些不确定地问道:“张经理,我有一些疑问,不知道你可不可以给我解惑?”
“顾总有话直说,我只要知道,又不涉及公司机密的事情,一定知无不言。”张海涛给两人茶杯添了一些茶水。
“那我就直说了。”顾百鸣随即说出心里面的疑问:“贵公司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确实不错,但为什么不使用那种类似于沼气发酵池的大池子?这应该可以减少很多成本吧?”
张海涛一听,就知道顾百鸣不是专业人员,他笑着解释道:
“顾总,不是我们不使用,而是容积超大的电池箱,反而会降低有机物的有效利用率,一立方米容积是一个相对适合的容积,这是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本身的反应过程中,要求其反应器皿的容积不能太大。”
“原来如此。”顾百鸣闻言,就知道是自己想太多了,毕竟用什么规格的容器,海陆丰公司肯定研究过,自然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他喝了一口茶,缓解一下内心的尴尬,随即转移话题问道:
“张经理,你说我们公司可不可以利用这个技术?”
张海涛摇摇头:“你们公司没有那么多废弃有机质,要使用这个技术,除非有大量稳定的有机质来源,不然我不建议你们建设生物燃料发电站。”
一旁的顾海景也露出一脸苦恼的神情:“哎!要不是这两年在水产养殖上赚了不少钱,我都想拆掉养殖场上的光伏板。”
听到这个话题,张海涛想了一下,就知道对方大概率是在头疼电力上网额度的事情:“哦?是电网不给上网额度吗?”
说到这里,顾海景就一脸无奈:“是呀!电网就给50%的额度,现在我公司的养殖场和工厂又消化不了这么多不稳定电,只能白白浪费掉,投资成本不知什么时候可以回来。”
张海涛也露出一副爱莫能助的样子:“没有办法,现在全国的新能源发电企业都差不多,有些地方只要30%的额度,甚至直接不给上网。”
顾海景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本来我还打算,看看你们公司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可不可以通过调节发电量,让电网给多一些上网额度,现在看来,是我想太多了。”
突然,张海涛陷入了沉思。
顾海景看到这一幕,随即也拉着想开口的儿子。
过了一会,张海涛抬起头来:“抱歉,刚才想到了一点事情,其实你们公司的情况,是有可能解决的。”
顾百鸣按耐不住性子,急忙问道:“哦?张经理有什么办法?”“你们应该知道水藻吧?”
“知道,我们很多养殖场都要定期清理繁殖的水藻。”
“那不知道你们养殖场的废水如何处理?”
顾百鸣直接回答道:“我们都是过滤之后重新利用,毕竟淡水也需要钱。”
“过滤之后的污泥呢?”
“一般直接堆在附近的农田或者塘坝上,这东西营养不错,很肥田。”
“我们公司其实研发过一套相应的技术,不过你们的条件只能使用简易版本。”
“不知道是什么技术?”顾百鸣越发好奇起来。
“就是利用养殖废水养水藻,然后使用水藻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燃料。”
“这效益应该不高吧?”
“确实不高,特别是简易版本,基本只能靠天吃饭,投入产出比非常小,甚至会亏损。”
“那还真是遗憾。”顾百鸣大失所望。
这也是很多搞新能源+企业,当前遇到的普遍难题,风电光电发电太不稳定了,电网只给30%左右的上网额度,剩下的电力要么自己用,要么白白浪费掉。
可自己用,这种不稳定的电,哪怕是通过调控设备和储电系统,损失仍然会非常严重。
对于养殖企业还好一点,用电不稳定只要不太严重,勉强可以接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