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寻求破局(中杯) (第3/3页)
000块钱而已。
关键是掌握了一部分核心原材料的供应,这对于海大集团才是最关键。
不然,一旦国际上有什么风吹草动,鱼粉豆粕玉米价格飙升,他们又会陷入被动,将公司的利润吞噬掉很大一部分。
没有自己的原料供应渠道,有时候连议价权都没有。
目前国际上的10大鱼粉生产商,除了第二名的可卡宾公司被中渔集团收购了之外,其他九个都是外企,而且和abcd四大粮商、西方资本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海大集团为了打破这个困境,必须和海陆丰公司合作。
薛化很快就讨论起另一个合作项目:“我们想和海陆丰公司合作研究更加优秀的饲料,不知江总意下如何?”
然而江淼却摇了摇头,他可知道自己的研究风格异于常人,如果和海大集团合作,对方派遣过来的研究人员,很可能会发现异常,因此他拒绝了这个提议:
“薛总,这种联合研发太麻烦了,专利权归属,资金投入比例,双方研究员人员的贡献,以及技术保密等,都很容易出问题。”
“好吧!”薛化也知道这种事情很难。
毕竟海陆丰公司的技术强大,而海大集团规模庞大,到时候研发项目谁说了算,这很容易引发矛盾。
他便退而求其次:“江总,我非常敬佩贵方的研发实力,如果未来贵公司有需要大规模生产的饲料,我们海大可以为你们提供代工服务。”
“这个可以考虑。”江淼笑着点了点头。
有时候代工也是一个选择,特别是要在短时间内爆产能的情况下,选择海大集团这种大型饲料生产企业,对方有一大批闲置的产能。
如果自己组建工厂,周期会被拉长,初期成本也会飙升。
但是江淼并没有完全信任这些代工企业,万一对方出问题,或者突然终止合作,那会让公司的饲料供应出现问题。
因此就算是要找海大集团代工,海陆丰公司也需要有自己的工厂,避免出现突发状况,而陷入供应断裂的情况。
从刚才的谈话之中,薛化也初步了解到江淼的性格和行事风格,显然江淼是一个掌控欲很强的人,要不然也不会选择注册个人独资企业了,从这一点上来看,他基本可以猜出对方不会将饲料代工完全交给海大集团。
他笑着岔开话题:“江总,你们有没有研发其他鱼饲料的想法?”
“确实有,不过这需要时间。”江淼自然不会说,自己已经知道了绝大部分水产品的基因,可以根据这些水产品的基因,给它们专门定制饲料。
毕竟饭要一口一口吃。
如果一下子推出太多高效饲料,不仅仅会冲击市场,还会引起外界的关注,这并不是江淼希望看到的情况。
“对了,江总,你们公司可以去掉埃及塘虱土腥素的饲料配方,能不能一并授权给我们公司?”薛化并不打算错过这个机会。
江淼看了一眼对方:“薛总是想去掉埃及塘虱的土腥味?从而避免影响高含量的土腥素影响销售吧?”
“正是。”对此薛化也没有否认。
“倒不是不可以,但是你们的埃及塘虱生产成本会增加,哪怕是你们有饲料成本的优势,每公斤的综合成本仍然会达到3.3元左右,再加上给我们的授权费用,每吨鱼粉的综合成本会达到11200元。”
听到这里,薛化才知道自己想得太简单了。
如果可以直接这样做,江淼早就这样做了。
11200元每吨鱼粉的成本,如果以现在国际鱼粉价格达到每吨17000元的大背景,自然是有利可图的,而且是利益巨大。
问题是国际鱼粉市场的价格,一方面受到秘鲁渔场的沙丁鱼捕捞量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了饲料生产商的采购量影响;最后就是那些大型鱼粉生产商也可以联合起来调整市场价格。
一旦,海大集团大规模通过埃及塘虱获得鱼粉,那国际市场上的鱼粉价格肯定会暴跌。
如此一来,如果海大集团的鱼粉成本是每吨11200元,那国际市场的鱼粉价格只要低于这个价格,就会导致海大集团的鱼粉和相关饲料失去竞争力。
反倒是一开始的每吨6000块钱那个版本的成本,才是最有竞争力的版本。
毕竟从秘鲁运输鱼粉到东亚的沿海港口,最便宜的时候,到岸价才每吨6000元。
如果对方继续降价,海大集团还可以向海陆丰公司请求减少授权费用,这也是薛化要求的补充条款。
这主要是为了提防爆发价格战。
秘鲁鱼粉的成本并不低,单单是从秘鲁沿海运输到东亚沿海,运输费用就在每吨840~1000元,这种硬性成本是很难压缩的。
薛化认识中渔集团的高管,对方向他透露过中渔集团控股的可宾克公司一些情况,比如秘鲁鱼粉的毛利大概在每吨200~1000块钱左右。
这意味着在价格最低年份,哪怕是那些秘鲁鱼粉的生产商不打算赚钱,销售价格也不能低于每吨5000元,低于这个价格就要倒贴。
而海大集团的生产成本是每吨4400元,加上1600元给海陆丰公司技术授权费。
在必要的时候,肯定只能通过减少给海陆丰公司的授权费用,从而维持双方价格的平衡。
吃了午饭之后。
傍晚的时候,双方的法务就讨论好了相关的条款。
江淼和薛化两人,分别代表海陆丰公司、海大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