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寻求破局(中杯) (第2/3页)
一个是泥足巨人。
一个是短小精悍。
而且海陆丰公司的短小精悍,那只是暂时性的,类似于未成年人的没有发育完全,过几年再来看一下,估计就会变成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庞然大物。
至于借鉴配方的想法。
在调查了海陆丰公司注册的163个鳗鱼饲料专利配方、67个埃及塘虱饲料专利配方之后,海大集团的所有人都打消了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
这种明显的专利族,就说明海陆丰公司非常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而饲料作为外销产品,对方只需要一查,拿着饲料去检测一下,就知道饲料的大概情况。
作为本来就是如履薄冰的海大集团,加上上市公司的特性,这种明晃晃侵犯其他公司专利的行为,打官司是赢不了的。
到时候反而会吃鸡不成蚀把米。
因此再三考虑之后,薛化还是决定和海陆丰公司合作。
江淼此时手上的合作邀请上,就是对方希望在生产鱼粉鱼油上,引进喂养埃及塘虱的4号饲料配方。
对于海大集团的想法,江淼可以猜出一二,大概率薛化是想通过大规模自产鱼粉鱼油,压低饲料居高不下的生产成本。
而对方提到了另一个合作,那就是他们公司承诺不会进入去腥饲料中的细分领域,希望海陆丰公司可以研发配套的去腥饲料。
也就是说,海大集团打算通过埃及塘虱鱼粉鱼油,压低自己一部分普通饲料的成本,从而实现降本增利。
但是由于埃及塘虱鱼粉鱼油做饲料,会让水产品体内的土腥味不同程度增加,严重影响水产品的品质。
而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海陆丰公司的去腥饲料。
江淼思考了片刻,抬起头来吩咐道:“德明,通知海大集团,我明天中午可以见他们。”
“好的。”刘德明点了点头,同时他心里面也不觉得老板的语气有什么问题。
毕竟这个合作是对方主动找上门来的,而不是海陆丰公司求着对方,江淼自然不会过去羊城浪费时间,如果对方真有诚意,就亲自过来洽谈。
刘德明刚刚回复对方邮件,不到半个小时,就收到了回复。
海大集团也非常清楚谁是大小王,表示他们董事长明天中午会亲自前来洽谈合作事宜。
第二天,中午。
江淼和蒋海波、以及价研办公室秦汉明、商务秘书刘德明,在实验区的餐厅接待了从羊城过来的薛化一行人。
“薛总,请坐。”
“江总,久仰大名了。”方脸的薛化看起像四十多岁,其实他今年已经55岁了。
江淼给对方倒了一杯茶:“薛总喝茶。”
“江总客气了,这一次我们来访,主要是想和贵公司达成合作,不知道江总有什么条件?”做技术出身的薛化也没有弯弯绕绕的意思。“贵公司想通过养殖埃及塘虱缓解原材料供应压力,这确实是一个好想法,对于埃及塘虱产业的规划,我也有自己想法。”江淼缓缓说道:
“如果贵公司自己养殖,那综合成本可压缩到每公斤埃及塘虱1.5元,以我们公司特殊配方喂养的埃及塘虱,粗蛋白含量在25%左右,每吨埃及塘虱可以生产373公斤鱼粉,加上其他成本,每吨鱼粉成本大概在4400块钱左右。”
薛化点了点头:“确实,这一点我们确实可以做到。”
“这就是矛盾的地方,目前我们公司的埃及塘虱统一收购价为3块钱一公斤,当然我们下个月开始,也会调低为2.5元每公斤的收购价格,这意味着我们每吨鱼粉成本为7000左右。”
听到这里,薛化已经明白了其中的矛盾。
双方成本出现了这2600块钱的区别。
显然这笔钱,就是海陆丰公司让利给养殖户的。
可海大集团大概率是自己生产埃及塘虱,因此这一份钱肯定变成其利润空间。
江淼可不想便宜了对方。
毕竟埃及塘虱还有鱼油这个副产品,价值也非常高。
思考了一会,薛化开口说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不如这样吧!我们每生产一吨埃及塘虱鱼粉,可以给贵公司支付1000块钱专利费如何?”
“低了,别忘了还有鱼油。”
“1500,这基本是我们的极限了。”
“1600,刚好你们的成本可以卡在6000。”
薛化和几个管理层小声讨论了一会,然后点了点头:“可以。”
“合作愉快。”
薛化心里面苦笑,这就是技术领先的强势。
如果他们不使用海陆丰公司的专利饲料,埃及塘虱的养殖成本会提升到2元每公斤,而且鱼肉粗蛋白含量也只有20~22%左右。
虽然国内有一些小鱼粉工厂,成本可以做到每吨4000~5000块钱。
这是怎么做到的?
当然是使用边角料和市场不要的半腐烂水产品,这种鱼粉的质量非常差,不仅仅变质速度非常快,而且很容易让喂养的水产品和牲畜禽鸟得病,或者出现育肥效果不明显的情况。
加上这种鱼粉都是小厂生产的,产能非常不稳定,没有办法大批量供应。
类似于海大集团这种大型饲料厂,是不会采购这种劣质鱼粉的。
而进口鱼粉,哪怕是在最便宜的年份,最差类型的秘鲁65%粗蛋白鱼粉,每吨到岸价也是6000块钱起步。
也就是说,海大集团哪怕是接受了海陆丰公司的霸王合同,其每吨鱼粉的总成本,也才6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