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一章 另一种应用(大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八十一章 另一种应用(大章) (第3/3页)

    原因就是大规模塘养的埃及塘虱,土腥味太浓重了,就算是下重料,都很难完全掩盖。

    客人很容易吃出普通埃及塘虱鱼丸的土腥味,自然不会购买这种鱼丸,而客人不购买,那鱼丸加工厂自然不会使用埃及塘虱作为原材料。

    公司的罐头厂选择埃及塘虱作为原材料,那是因为江淼有技术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特定的饲料喂养,加上专门的塑料水箱和持续流水,只需要二十四天左右,就可以将塘养埃及塘虱体内的土腥素去掉99%。

    吃过在水库野生的埃及塘虱的人,都知道埃及塘虱的风味并不差,其口感不输给鳗鱼,完全可以当鳗鱼的平替,一部分小作坊日料店,其实就是使用埃及塘虱来替代鳗鱼的。

    因此公司打算在开辟埃及塘虱作为饲料原材料的同时,利用技术去掉埃及塘虱的绝大部分土腥素,然后作为鱼丸的原材料使用。

    食堂的员工都吃不出来土腥味,这代表新品鱼丸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要知道,李新华核算过新品鱼丸的综合成本,如果大规模生产,平均每公斤鱼丸的成本才3.76元。

    而同样是汕美城区的本地水产品加工企业,国泰食品厂生产的黄金鱼蛋和鱼豆腐,每公斤批发价为53元。

    李新华调查过对方的生产成本,虽然不知道太过于详细的数据,但国泰食品厂的成本肯定不会太低,因为他们使用了海鱼作为原材料,就算是在港口大批采购,海鱼价格也不会低于每公斤10块钱。

    哪怕海陆丰公司不进行价格战,和对方差不多的价格出售,每公斤毛利润仍然达到了49.24元。

    这就是掌握技术的好处。

    而且李新华还发现了一个海陆丰公司的优势。

    国泰食品厂的原材料供应是极其不稳定,毕竟每年都有禁渔期,作为大工厂需要大批采购,禁渔期那些偷偷摸摸下海的小渔船,根本供应不了国泰食品厂的原材料需求。

    李新华之所以知道这件事,就是因为国泰食品厂每年在开海期,都会在城区各村招大批农村妇女去做临时工,在当地一打听就知道。

    这种情况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这个工厂的原材料供应极其不稳定。

    而海陆丰公司采用埃及塘虱作为原材料,这可以有效规避原材料不稳定的问题。

    这就衍生出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食品厂盈利能力非常差,或者抗风险能力非常弱?

    就是因为很多食品厂无法掌控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渠道,一旦原材料供应出问题,或者价格暴涨,就有可能导致工厂利润直线下降。

    李新华非常认同江淼的想法,原材料是食品加工企业的生命线,掌握原材料的生产,以此为起点,发展出来的产业链,会变得极其牢固。

    比如国内一些饲料大厂,为什么在生猪养殖、肉制品加工上,可以发展得如鱼得水,就是因为他们本身就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就如同顺流而下。

    当然,这些饲料大厂的产业链还不够上游。

    真正的上游是粮食生产、远洋捕捞、食用油加工,然后才是饲料加工。

    江淼的海陆丰公司正在向上游产业链悄无声息地延伸过去。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