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零二章 博采众家之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零二章 博采众家之长 (第2/3页)

经过近几代明君励精图治, 国力连番上涨, 隐隐有和大离分庭抗礼之势。

    可先帝气盛, 小不忍而乱大谋,擅开战端, 将数十万大军、以及数年来积攒的甲胄粮草,都丢在了雁荡河谷,不是化作了灰烬,就是肥了大离的腰包,留下如此烂摊子,让万民抬不起头。

    以至于考题中,都将自己比作了弱国……

    轻叹一声,秦易收敛心神,仔细寻思起来。

    答题不能乱答,得揣摩出题人的意图。

    毕竟在太将院,出题人就是评卷者,要想得高分,就得符合他们的喜好。

    身为临瞻的最高人才培养机构,太将院向来是遵从王朝的意志。

    而现在,临瞻的意志,就是女帝的隐忍。

    不忘耻辱,但却隐忍不发,与大离交好,互通商贸,低调发展。

    这就是太将院的偏好,不可擅启战端,得往这方面去作答。

    当然,秦易并不会昧着良心说瞎话,不过他的想法,的确和女帝以及太将院不谋而合。

    如今这个情况,开战意味着败!

    不论是士气,还是时机,亦或是粮草、军兵等诸多准备,临瞻都没有做好。

    所以,秦易算是半个主和派。

    当然,他并不是一味的主和,至少他知道,和平是靠打来的。

    要想和平,就免不了战争, 毕竟在这乱世, 不去打别人,别人都会来打自己。

    所以要想胜利,就得有强盛的国力,这就离不开发展,因此现在,理应苟着发展。

    那该如何在发展的时候,对抗强盛的国度呢?

    可以使用非战手段。

    秦易当即,将前世春秋时期,管仲使用过的经济战事例,例如大力购买鲁缟,荒废了鲁国的农业,而后抬高粮价,令鲁国屈从于齐国的事例,详细的写在了宣纸上。

    接着,他将前世战国纵横家的思想,“合纵连横”,也写了上去。

    这是非常有用的外交和军事政策,不论是战,还是不战,施行这种政策,都会受益无穷。

    没有人会嫌盟友太多。

    接着,他又将秦国灭六国的总方针,“远交近攻,先弱后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