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一章 就算死,也要死在实验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六十一章 就算死,也要死在实验室! (第3/3页)



    说不定,还能登上感动华国人物呢。

    接下来杨舟和老师们商量后续该如何应对,首先面临的压力就是其他副教授的看法。

    杨舟病情消息扩散得很快,估计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了。

    他们可能会闲言碎语,说什么实验室不该组建、职称规则不应该打破等等。

    还有杨舟开创的基因代码学,现在就杨舟个人最清楚,要想这门学科能够维持下去,杨舟还需要培养接班人。

    最重要的是杨舟还使用了很多技术,这些技术只有杨舟掌握,比如加速植物生长的营养液,从自己粪便里提取的特殊细菌。

    三人一项一项地讨论,教授职称有学校高层支持,应该可以压下反对的声音。

    那难题就是杨舟的身体,能不能撑下来高强度实验,还有各种研讨会议。

    中间最好抽出时间,培养一个对杨舟技术非常了解的接班人。

    最容易出意外的地方,就是森和俊那边,得知杨舟的病情后,不知道清北&京都联合实验室还能不能继续下去。

    杨舟也有点头疼,基因代码学这真的全在他脑子里,没办法把基因图谱全都画出来,或者用软件生成。

    工程量实在太大了。

    杨舟预想了一下自己真的活不下来,最终基因代码学只会被他带入坟墓,而能留下的,估计只有变异的胡萝卜种子或者水稻种子。

    当然,杨舟还可以趁着没死的时候,大量储备空间泉水在地球,还可以把改造基因代码的细菌、蛋白留很多在现实世界。

    想了想杨舟才说道:“关于基因代码学的研究,我会每天抽出一些时间,写一本相关书籍,在我死之前也会选择好学术继承人,至于森和俊那边不用管,如果他不来,是他的损失。”

    “现在,最重要的是,让我继续水稻实验,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这项技术成功实现,虽然看不到大规模推广的那天,但我想在活着的时候,看看华国人民知道这个好消息。”

    白书龙和廖明初马上明白杨舟的真实想法,杨舟是在追求青史留名!

    当初,袁老没有看见2米高的水稻,其实也是很多人心中的遗憾,在袁老走后几个月,实验基地内的杂交水稻已经有2米高的品种。

    杨舟既然不想留下遗憾,那就陪着杨舟疯一把,白书龙和廖明初都决定,亲自上阵协助杨舟做实验,一定要帮助杨舟,实现最后的心愿。

    推荐票、月票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