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山上买地 (第2/3页)
这本小册子不大,里面的图画很简单,一眼就能看懂。
里面的小人,有的正拆着自家的大门,有的在拆自家的床板和桌椅,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的家都被水淹了,他们拆下这些木板,是为了在水中当木筏用。
还有一些人,在水势的蔓延下,正在往高坡或者山上跑,有的来不及的,则抱着树,手里还拿着个布条在呼救。
此外,还画了一些如何预知洪水来临的风险,身在野外如何自救等等的画面。
毫无疑问,吴女士正在尽她所能的,把如何面对未来洪水的种种方法整理成画面的形式。
因为她知道,现在的古代人,大多数是在田里种地,真正能读书识字的少之又少。
字他们肯定是认不得,图上画的,他们却能看懂。自己用简单地形象把这些表达出来之后,再刻出来板子印刷,分发到村里甚至镇上的人手里,大家哪怕是随便看两眼,可能在不久的未来都会用到。
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远远比对这些人耳提面命来得自然的多,而且不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余卿卿也没想到,她的老妈竟然如此心细有想法,对她的画册是大加称赞,表示一旦有钱了就赶紧刊印出来送给村民。
一家三口过了极充实的一天。
第二天清早,休息好的老余一家,又整顿待发,用他的原话来说,就是出门“寻找机遇”了。
他们需要先去找一下李村长李老哥,问一下买地建房的事儿,提着十斤的白米就去村长家了。
毫无疑问,李老哥觉得今早的起床方式一定不对,不然怎么会听到余家老二说,他们要在山上买地建房子呢。
试想人类花了多久的时间才从丛林动物过渡到如今的田耕生活。
如今这么一家子竟然又想去山里做野人。
村长觉得,他还是太年轻见识得太少,才会一次次被这奇葩的余老二家给刷新了认知。
但是余家老二的态度坚决极了,村长深入问了几句,才知道这家人竟然是担心未来可能会有洪水。
虽然南方到了雨季,确实降雨量会大大增加,水岸线也会上涨不少。
自从老李做了村长,他每年都指挥村里的汉子,家里活做完了,没事干就来修修河堤岸,虽然也有心不甘情不愿的,但是为了村里的家家户户,大家还是主动地做了不少。
因此村中间的那个河岸也经历了一年又一年的修复,变得结实了许多。
李村长将村里一直有修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