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二十二章 拔突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百二十二章 拔突营 (第2/3页)

火炮摧毁。

    那么要想修得保护炮位,第一要避免被命中,第二城垛要厚。

    所以直接从地下掏壕沟,城墙炮位在侧面看,只比地面高一点,宽大壕沟之外则是防炮土坡,使敌军火炮不能直射,只能抛射,则能最大限度上避免被命中。

    刘承宗只能将这些技巧记录下来,松漠府城是享受不到了,那地方本身就是个狭窄河谷,在那种地形掏城池出来,都不用别人攻打,地下水就先把城淹了。

    因此在松漠,只能从城池防御的技巧上想办法,就比如城外的台阶忽高忽低,给攻城军队制造困难。

    城墙在内侧马道比外侧炮位高两三块砖,中间设置一丈长的小坡,利用重力使射击后座火炮的更快复位。

    不过即便不能用上所有手段,只要松漠府的锐角敌台能够建成,配置足够的枪炮,依然是一座拥有极高防御能力的城池。

    当然了,对刘承宗来说,很多东西是守恒的。

    这座城堡建好了,防御能力优秀,但要建好所需工程量巨大,远超建设一座规模更大的传统城池。

    而且其中配属的兵力、火炮,储备的弹药,都非常巨大。

    因为这种锐角敌台必须要枪炮配合,这也是刘承宗早年间在康宁不修棱堡的原因。

    四座敌台、四面城墙,要发挥其火力优势,每面至少要部署狮子炮、大将军、千斤炮与红夷重炮各四位,单是千斤炮和红夷炮就得有六十四位。

    六十四门重炮,啥概念?

    高应登的第一野战旅才配属二十六位千斤野炮。

    刘承宗身边汉唐元明四个营,再加两个野战旅,才差不多能凑到这个数。

    更别说守城的重炮了,只有从后金那缴的那九门。

    如此一来不论敌军偏攻哪面,进入三里之内,都会暴露在十六门野炮重炮的射界当中。

    在一座扼守险要的河谷,陈布如此多的火炮,别说修的是座棱堡,哪怕是一道普通关卡,也能让一营军队抗拒万军。

    在松漠府那个位置,这种射程,覆盖了整个河谷,就连河对岸都在炮击范围内。

    火炮对元帅府还是好解决的。

    刘狮子在凉州,曾临阵铸炮,用铁模铸出过一位重五千七百斤、打放二十斤铁弹的怪物。

    那门炮在设计、材料、技术和质量上,都属于超级残次品,重量是千斤野炮的四倍还多,但在性价比上,对军队战斗力提升非常有限,仅在庄浪河口用过一次,就放进凉州城的库府吃灰了。

    凉州城墙它也上不去,那是座修得很高的古城,城墙面宽很窄,就算把炮放上去,开一炮后座它弄不好就会坠下城去。

    不过他们既然新筑松漠府城,城墙就是按摆大炮夯的,同时也是守城炮,不用考虑机动问题,那自然越大越好。

    刘狮子打算直接从陕西调军匠,再从青海调矿监,于归化城到上都之间大规模探查矿产,在上都到松漠府之间,营建铁厂。

    毕竟补给的问题,还是越近越好。

    不仅是铸炮,上百门火炮所需的炮弹,各放一轮,就能打出去一门千斤炮。

    当下,刘承宗便命令薛和尚,收集了筑城的草图,带学徒奔赴松漠府,协助张献忠营建新城。

    先筑座四方城,再在四方城的基础上向外拓建,同时夯土筑城所需土石,则依照规划中的护城壕沟来采掘。

    等薛和尚启程,刘狮子才真正开始头疼。

    让他头疼的,就是那些从东边回来的漠南骑兵。

    这帮草原马匪都是人才,他们不仅把黄台吉气得流鼻血,也把刘承宗气得脑壳疼。

    他一直压着火呢。

    刘狮子就不明白,漠南骑兵虽说在成分上,林中匪徒、部落刺头、草原马匪的比例是高了一点。

    但在军官层面,还是有一些世袭贵族的,至少能占到四分之一。

    他们怎么会打出这样的仗呢?

    不是说仗打的不好,或是不能跑回来,刘承宗给的命令,就是让额璘臣避战,想怎么跑就怎么跑,只要不被黄台吉捉住就算胜利。

    额璘臣倒是做得挺好,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黄台吉的八旗军确实被牵制在科尔沁草原上了。

    但刘狮子是想都想不到,这帮人居然能把仗打成这样。

    历来作战,不拘胡汉,有兵败、有击溃、有撤退,但一支军队一般不会散开。

    反而是战况越危急、军队越想要聚在一起,而敌军越期望他们散开失去组织。

    正因如此,凡是军队,军法里就都有类似兵折将死、将折兵死这样的连坐制度。

    就比如明军的全队退却队长斩首,队长殉职而全队退却则全队斩首。

    这是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