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架感言:老寒需要你们的一波非理性支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上架感言:老寒需要你们的一波非理性支持 (第2/3页)

    我接触篮球本身,是在小学。

    那时是乡村的小操场,暑假后会长满野草的操场,然后清理掉一人高的野草,拍着破旧的篮球,穿着布鞋运动鞋,同学当裁判,同学当记分员,将篮球扔进没有网的篮筐里。

    当,当,当!

    便很快乐。

    后来,高中,每天有二十分钟的长课间,和下午的四十五分钟的休息时间,打半场,或者偶尔和隔壁班男生一起打打全场,疯狂地奔跑、抢篮板、投篮,挥洒一身的汗水,然后回到教室,做各种卷子。

    刷,刷,刷!

    便很快乐。

    再后来,再后来?

    上,大学。

    上大学是个相对奇妙的感觉。那时开始看篮球,起初是因为奥运,后来林疯狂,再后来就是勇士了。

    也以替补身份参与一些校内的业余比赛,跟室友一起画院篮球赛的海报,听室友讲科比,看他画科比的剪影,看他模仿科比的后仰跳投美如画……

    咣,咣,咣!

    便很快乐。

    再后来,参加工作。

    时间渐渐被没日没夜的画图加班填满,内卷成了生活的真相,篮球成了躺在角落里的装饰小品,渐落风尘。

    于是晚上如果能看一场比赛回放,也是唯一的运动项目了。

    假如那算是运动的话。

    啦啦啦!

    如此纷纷扰扰,直至卷于今日。

    于是写篮球,是意外,但初心,也是源于对于持球、运球、玩球、盘球的热爱。

    查资料,回溯当年当年种种,看如今的几位三旬老汉当年的青涩模样,竟有种上学时搞学术研究的快乐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