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走马观花看变化 (第3/3页)
手中的活说,这是一种季节性的东西,专门为过洋人的节日提供的。现在不是销售旺季,要到冬天圣诞节的时候。
他这么一说,我才恍然大悟,这真是个有头脑有超前意识的人。
你怎么想起来饲养火鸡的?我问他。
咱们中国人爱过节日,特别是年轻人。不光过我们自己的节日,还过外国人的节日。圣诞节就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一到每年的圣诞节,城里非常热闹。教堂里就更不用说了,各种仪式都有。但唯一缺少的就是火鸡。我觉得这是一个商机。虽然平时可能不太好卖,但人们为了尝个鲜,也会买的。圣诞节绝对是一个最好的时机,所以我就引进了。广告往出一打,因为我这是独一无二的,第一年就销售一空。很多人因为订不到,吃不到火鸡,埋怨我骗了他们。从我这样的经历,我就印证了一个商业上最基本的规则,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前我转。一定要敢干别人不敢干的事情。没有冒险精神,超前意识,你一辈子都休想发展。你别看我现在的鸡不多,等你到圣诞节看去,满沟里都是,上千只的火鸡。在圣诞节前,就销售一空了。这些火鸡是饭店平时定的,和为喜欢吃的人准备的。就这样平时效益也不错。
他自豪地说,离别时一定要送给我们一只火鸡。我们拒绝了。
你可真有超前意识,我赞美说,你知道还有谁像你这样一种有超前养殖的人?
有啊,他说,就在前面跟我们临近的那个村里,有个人养殖麝香鼠发了财。你们感兴趣,到那去看看吧。
马叔知道那个村子。我们开着车,很快到了他说的那个村里边,找到了养殖麝香鼠的人。
他带着我们参观了他的麝香鼠的房子。一座座的大房子里,又分别隔开了,成了一个个的小房子。那胖胖的麝香鼠在小房子里。有的静静地躺着,有的吃着饲料,还有的无聊地看着墙壁。
你怎么想起来养殖麝香鼠?我问。
我自己略微懂点中医,他说,现在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非常多。而麝香是治疗这种疾病的最好的药。它要比云南的三七还要好,价格昂贵。只是它是动物,不好养殖。但我是个不信邪的人,既然这个东西能赚到钱,这一定要把它养殖成功。我专门跟人家养殖专家学习了一年,又买了少量的种鼠进行了试验。慢慢地积累了经验,就开始大量地养殖,慢慢就成了规模。我的麝香鼠生产的麝香,质量非常好,卖到好几家制药单位,成为他们固定的客户。现在的产品是供不应求。我还准备扩大生产,把我的技术教给他们,带着我们全村人致富。因为你规模越小,成不了气候,效益就越小。小打小闹,小农经济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以后就是大农业,大设施,高科技。没有文化没有知识,以后连农民也干不成。我的儿子,就让他报了农业大学,专门学习养殖。以后就到我的厂子里就业,我们父子一起创业。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好的。
我们对他敢想敢干的创造精神,啧啧赞叹。
参观了这几家有超前意识的农民,真感觉到现在的农民今非昔比:这就是现代农民应有的精神。如果谁的思想还停留在那种原始的生产观念和生活状态中,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的。
我们返回到城里,在饭店里吃了午饭。令人惊奇的是,这个小饭店居然卖玉米面条。而且是纯玉米面做的,没有任何添加剂。有没有加别的粮食?有没有加白面?这令我和马叔非常好奇。因为在我们的观念中,玉米是不能做面条的。马叔不是还跟我说过,他们最好的面条,就是红面,就是用白面包红面,切成非常粗壮的面条,在锅里煮。单纯的玉米面是不能做面条的。
我们怀着好奇心,向店老板打听这面条是哪来的。令我们惊奇的是,就是在本地生产的,就在不远处的西大街,一条小巷子里面。
我们按他留的地址,来到那个巷子里。从黑色大门里走进去,是一座大院子,有五间平房,里面传来了机器的轰鸣声。
我们走进去,只见几个人正在生产玉米面面条。我们跟他们打了招呼,看着是怎么生产面条的。只见工作人员把玉米面倒进机器的进口内,水管子自动往里加水,很快搅成面糊状态。在经过机器的时候,有一个加热部件,几乎要把那个面糊加熟了,冒着热气。在经过机器的强力挤压,面条的性质就变了。变得柔软而坚韧,富有弹性。再经过烘干设备,很快就变成了能食用的面条。而且令人惊奇的是,这种机器居然是他本人发明的。
我们跟他攀谈了起来。原来他并不是城里的居民,还是一个小山村里面的农民。他有一个爱好,非常爱好吃面条,但又非常喜欢吃粗粮,特别是喜欢吃玉米面,虽然粗粮里边也有面条,比如荞麦面,大豆面,完全是可以跟白面一样吃面条的,但玉米却做不成面条,一煮就糊。他就要想方设法,自己制作一种能制造面条的机器,目的就是为自己服务,让自己能吃到用玉米做的面条。为此他请教了专家。专家告诉他,要让粮食增加硬度和韧性,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温度和压力。温度越高,压力越大,硬度和韧性都好。
根据专家给的这两个条件,他反复研制,不断改进,终于做成了。这是第三代的玉米压面机,非常成熟。不但自己食用,而且在城里开了专门的样机房,产品不仅卖到全县,卖到全市里去了。连省城的大超市都有他的产品。并且注册了自己的品牌。下一步他就要扩大再生产,生产出更大的机器,满足大生产的要求。因为这些小型机器,生产能力小。但这不是主要的,他主要还是卖机器,他们的机器卖到了好几个省,早就赚得盆满钵满了。现在压面,主要是供自己吃,也给全县的食堂饭店送自己的产品。既赚了钱,也满足了自己食用,一举两得。
从那个压面机场出来,我们走到了回家的路上。我开着车,马叔坐在副驾驶上。
怎么样?他对我说,开眼界了吧?看看这些人,比你大叔要强了不知有多少倍!这就是以后农村的希望,农业的希望,更是我们农民的希望。希望你能多多关注他们,让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了解到他们。
一定的,我说,我就是专门来做这个事来了,这是我的工作,更是我的使命。我非常感谢你,能让我了解到这么多的人和事。
我更要感谢你,如果你不来采访我,我过去那么多的事情,都不知道该给谁说。因为谁也不想听这些让人不舒服的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而我又压在心里,很想跟人说,但又不知道跟谁说去。你给了我这样一个敞开心扉的机会。这是用钱也买不到的,大叔我真的从内心里感谢你。
他由衷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