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7章 八百背嵬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17章 八百背嵬军 (第2/3页)

知识获取被限制了,说白了,就是三观由人家塑造,平时做什么,由人家安排,面对问题,也要靠这些人提供建议。

    这要是能不成傀儡,简直都是奇迹了。

    基本上除了开国皇帝,还有少数异类之外,其他的皇帝,都逃不过这个怪圈。

    这种环境出来的天子,最被人称道的,就是大宋仁宗,至于他干得如何,交给大家伙评论了……

    有这么一群人在身边,任何政策,从最初的拟定,就夹杂了不少私货,等到制定出来,让下面落实,这个过程中,除了少数言官能监督之外,根本就无从约束。

    假如言官也加入这个集团,那皇帝就彻底成了聋子,瞎子。

    大宋朝讲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这话不算错。

    不和士大夫共天下,难道和武夫共天下?和阉人共天下?或者和世家门阀共天下?

    貌似还不如士大夫呢!

    真正的问题在于只和士大夫共天下,皇帝身边没有别的人了。

    士大夫虽然主张有很大差别,彼此针锋相对,甚至是你死我活……但是在撼动这个集团根本的时候,人家可是会一致对外的。

    庆历新政,熙宁变法,都是这么垮台的。

    这就是无限皇权和有限能力之间的矛盾,千百年来,除了极少数能力超强的天子之外,其余的时候,都是无解的。

    赵桓是不是那个能力超强的,暂时还不能下断言,但是赵桓找出了一个打破怪圈的办法。

    就是邸报!

    当这东西冲破官场限制,走进民间之后,就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官家有什么安排,朝廷要做什么事情,包括一些政策改变,可以直接告知百姓,而不必等各级衙门一层一层传达,四处贴告示。

    很有可能,一些外官还不如老百姓知道的早。

    上意下达。

    虽说范围还相当有限,但却是走出了原本的小圈子,了解天子用意的百姓,自然会反过来观察各地官吏。

    至少他们能得到一个朴素的观点,官家的心是好的,都怪下面人搞砸了。

    这对赵桓来说,就已经弥足珍贵了。

    怎么说呢,赵桓在内忧外患的关头,走上了懂王的路子,邸报就是他的推特,所有购买报纸的,就是他的粉丝。

    通过直接和粉丝沟通,治理这个国家。

    简言之,邸报治国!

    有句话怎么说来的,人人嘲笑川宝,人人都是川宝!

    而赵桓又即将在土地上做文章,属于宋懂帝的时代,正式开始了……

    作为善于用豹变抱大腿的高手,李邦彦已经在筹划下一步动作了,因为他很清楚,估计往后没人能和天子抗衡了,至少在破解邸报治国之前,是不行的。

    所以接下来,自然是无条件服从官家了。

    李邦彦又燃起了强大的斗志,翘首以盼,可他心心念念的赵官家,却没有返京,而是在离开太原之后,直接沿着黄河,到了胙城,随后又马不停蹄,带着李若水和李孝忠,来到了黄河岸边。

    随在赵桓后面的,俨然还有李邦彦推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