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九章 岂不两全其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十九章 岂不两全其美 (第2/3页)

应该是最妥当的。而且,这事虽然是有谎在先,但总归是厚利在后。同学之间互相帮衬着,有钱大家赚和有学一起上如出一辙,岂不两全其美。

    想来想去,同学当中从小到大,她第一个自然就想到了那善跑的苗准,那大队书记的儿子。

    他们在一起上完了小学,上完了初中,又一起走进了高中。那苗准跑的虽快,学习却不大用功,总是成绩一般。但他家庭条件在那一块是好的,家里也不用他割猪草,也不用他剜野菜。他就那样自由自在的、跑来跑去的、把学上完了。

    那时,初中之前都是应上尽上的,到升高中则是实行的考试加推荐的方式。这方式看起来很公平合理,既能选拔出成绩出色的优秀生,又能保证上学的孩子是根正苗红的接班人。但真正实行起来,考试还是次要的,真正起作用的还是推荐。

    一来家庭条件差的孩子,课外负担重总要帮家里干着干那的帮把手,学习时间没保证,学习成绩受影响。

    二来家庭负担重的孩子,心里总想着早点替父母分担些压力,替弟妹提供点保障,求学欲望较低。

    三来就是那天资特别聪颖,学习特别刻苦,父母特别期盼,成绩又特别优秀的孩子,因为考试考得好,升学还是有保障的。

    但推荐的孩子一般家庭条件比较好,学习成绩也是比较好或者是过得去的。即便少数像苗准这类跑出来的孩子,只要大力推荐、积极争取,一般也能升的上的。因为也没有多少人当真的和他争,这是那个时代的认知所决定的。

    在那个时代,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普遍认为上和不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