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北元正统 (第2/3页)
地图,沐英开口说道:“若是燕云之地其他全部的兵力都放弃其驻守之地,来围攻北平城呢?”
常遇春思虑了一下说道:“那就是元廷的伪帝或者其太子来了,否则无人可以聚拢这些割据的将领。
一旁的刘伯温说道:“我们北伐的意图他们是知晓的,如果不聚拢兵力的话,只能被我们各个击破,生死存亡之间,自然能做出取舍。”
刘伯温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他们能逃过我们的眼线,就说明他们应当是聚拢精锐趁着夜色窜入草原,然后聚拢在了一处威望甚高的人手下。”
沐英还是有些不解:“哪怕是二十万大军围攻,也不至于让宋国公一点消息都没有送出来,北平何其坚固,只要固守城池,完全可以挺到我们大军来援。”
朱标面色平静的说道:“里应外合,若是趁其不备打开一座城门,确实可以直接拿下北平。”
朱标其实已经可以确定了,任何人强攻北平城,不拿出十万条人命垫脚别想打进去。那就只能是城中出了内鬼,也对,毕竟他们是撤走的,怎么可能没有留下暗手。
南雄侯赵庸冷冷的说道:“拿下北平后就应该屠城三日,那些家族几乎代代在北元朝廷任职,这么可能跟咱们一条心。”
朱标叹了口气,别说是北方了,就连南方好多家族都依旧认为北元才是正统,因为他们其实并没有民族观念。
后世熟知的民族观念,只是1900年以后才被中国人逐渐知道的。到了“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开始成为中国境内各个民族的统称。
“民族”这个词在我国不过120年的历程。在此之前,我们用“汉人”称呼我们的民族。但在古代中国,我们评价古人是否是我们自己人,主要是靠“文化”而非“血缘”。
蒙古帝国、元朝初期的“四种人”现象在元朝中后期,因为,实行“汉化政策”,例如科举、大规模汉族官员进入,再加上元朝的经济政策本来就比较和缓,所以被大部分世家所接受承认。
而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