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二十章 投资争夺战 下 (第2/3页)
家工厂都是三千多人的大厂,在三环外不远,从交通条件来看很不错。
第一家晨光机械厂,是搞小型机械零部件加工的,现在主要是为汽车厂生产一些轴承什么的,原来也曾经红火过一段时间,不过由于体制落后等诸多因素影响,技术进步和产品开发速度缓慢,产品单一,在原来配套的老车型产量下来后,日子一天不如一天。现在基本上是半工半歇状态。
去年一年的产值才7000多万,目前已负债3个多亿,虽然账面总资产还剩下有5个多亿,可是这是包括土地在内的所有资产,如果将国家划拨的土地使用权除开,企业现在已经是严重的资不抵债。
同时,企业职工已经俩年多靠领折半的工资勉强生活,至于医疗费以及养老、失业、公积金等已经积欠2000多万元的费用没有着落。另外还欠交税款2000多万元,外面拖欠原材料费用等3000多万元。
可以说,如果没有新的资金注入,这个工厂倒闭只是时间问题,而且为期绝不遥远。
杜克看着乱糟糟的工厂,一堆几乎都要报废了的机械加工设备,还有无精打采的工人,眉头一下子就皱了起来。这等绝望的气氛,要想扭转过来,看起来很难啊。
虽然这家工厂的厂领导已经尽力动员大家做好配合,可是厂子就这种情况,俩年多靠比低保多不了多少的工资维持生活,但凡有点本事的都走了。剩下的都是些三十多四十几上下不着调的,只是口头说说,谁会当真?这些年一拨又一拨考察的人多了去了,大多看了看厂子情况,还不都是摇头离开。
杜克草草看完这家工厂,地方是不错,厂房也够大,按照克莱门特生产线来看,安装十条生产线都没有问题,可是这个工厂暮气太重,杜克一看就有些不喜欢。天助自助者,如果连自己都失去了希望,那就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杜克可不想承担什么救世主的角色。
第二家叫凌丰纺织厂,以前是精纺工厂的,曾经也是辉煌过,可是自从纺织业不景气暴后,整个日子就不太好过了,凌丰厂地处内地,这个感受纺织市场变化的脉搏就更加迟缓一些,所以一下子更是跌落到了谷底。
三千多人的工厂,一多半还是四十岁左右的女工,现在是靠到处找活儿度日,什么赚钱做什么。
因此,当杜克他们来到这里的时候,这个工厂除了还有部分纺织业务外,有好几个车间干着生产毛绒玩具,加工皮革制品,宾馆餐厅桌布什么的乱七八糟几十种不同的来料加工产品。难得的是人人都在忙碌着,没人有空搭理厂领导陪着的杜克和林主任这俩个外来人口。
“我们厂以前红火的时候,年产值也有七八个亿,当时一年利税能够有几千万,可是后来金融危机,加上市场变化,这个纺织品出口一下子就不行了。厂里面不得不四处找门路求生存”厂领导张世强苦笑着介绍道。
“所以现在我们是什么单子都接,几十万不嫌少,几百万几千万也不嫌多。一年下来,大家能够混一个温饱就不错了。”
“可是,三千多张口要吃饭,主营上不去,这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