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065章 兴办实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0065章 兴办实业 (第2/3页)

工工业,比如制造枪炮舰船等。

    炼钢厂一共包括5座2吨级炼钢炉、3座3吨级炼钢炉和1座1吨级的精钢再炼炉,建成后,预计每天可生产19吨普通钢和1吨高精钢。这个年代的精钢冶炼用的是平炉,也就是以煤气或重油为燃料,在燃烧火焰直接加热的状态下,将生铁和废钢等原料熔化并精炼成钢液的炼钢方法。

    为此,李卫国在第一批采购设备清单中也增加了一座煤气工厂,除了用来炼钢之外,也用于城市照明,这是因为这个年代还没有电灯,煤气灯则是现代化的照明系统。

    除了炼钢厂外,炼铁厂一共有20座,全都是10吨级的炼铁炉,建成后将日产200吨生铁。

    别看钢铁厂加起来的产量才220吨,对于整个大清国的钢铁需求而言,未来五至十年内都足够了,李卫国很清楚,现在的他才刚刚起步而已,未来他的钢铁基地将超过欧美各国,日产几万吨也是可能的,他要做的只是循序渐进而已。

    重工业中除了钢铁厂外,水泥厂是李卫国优先发展的。

    要知道这个世界水泥工业才刚刚起步,1824年才被发明,还没有在全世界大规模普及,主要是水泥造价高,平民阶层消费不起,而这个年代的火器威力还不至于让各国军方耗费大量力气用水泥来制造防御工事(土木结构足够了),所以尽管水泥已经出现,却没有被重视起来。

    不过,李卫国可是最看重水泥了。因为李卫国将上海看做自己的老巢,而上海一马平川,地势最高不过90来米,一旦发生战争,没有坚固防御工事将非常吃亏。所以李卫国想到了水泥,他订购的水泥设备能够日产200吨,他将用水泥和钢筋来加固上海县城,将来城内的建筑物都将以钢筋水泥建造,理由只有一个,如果真有一天外敌入侵,李卫国守不住上海周边防线时,上海县城将成为斯大林格勒,这也是李卫国最后的防线。

    当然这种事情李卫国不会跟任何人解说,他只说水泥厂是为了让老百姓的房子不用再担心像木质房屋那样被台风刮飞了,修筑的堤坝不用担心被洪水冲垮了。

    第一批重工业最后一个项目就是化肥厂,这个项目表面上看是李卫国为了提高农田产量而引进的惠民工程,实际上只有李卫国清楚,他引进化肥厂的最终目的始终都不能离开军事工业。

    李卫国知道化肥生产流程中会产生很多副产品,其中一项副产品能够得到硝酸*铵,这可是高性能的炸*药,对李卫国的军事工业将起到巨大作用。

    当然,这也是李卫国没有办法的选择,毕竟目前合成氨工业还没有被发明出来,虽然李卫国知道合成氨原理,给他足够的时间也能推导制造出来,可那毕竟需要时间,眼下太平天国动乱迫在眉睫,所以李卫国只能先用化肥工厂应一下急了,等以后有时间再鼓捣合成氨工业。

    跟军事工业相关的还有火柴厂,虽然火柴不是火药,但涉及到氯酸钾和硫磺的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