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章 太平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章 太平门 (第2/3页)

去祸祈福,在当时深得人心,在当时占主导地位。

    上清教是由陶弘景所建立,以为本门正传,初期以养生术,炼丹术为主要参修,后由葛洪将灵宝经,三皇经也加入到研习之中,形成了独特而又神秘的一个教派。由于该教位于茅山,也被称为茅山教。

    而太平门的前身是后汉三国时期,黄巾军头领张角所开创的太平道,但由于黄巾军起义失败后,曹操对其进行了残酷的镇压,使得太平道土崩瓦解,只有一小部分私下在民间活动。到了南朝,道学大家陆静修,偶得于广宗,此书乃当年张角创立太平教之根本,又名,是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分布共十部,每部十七卷,共一百七十卷。书中以五行论为基础,每部都涵盖了不同的内容,尤其是在万物演绎的规律和平衡五行的阵法的研究上,十分玄妙。陆静修得此书爱不释手,不忍其失传,遂立太平门。

    由于太平道有一定群众基础,所以太平门成立之后,开展的非常顺利,很快就成了当时的大教。然而出头的椽子先烂,太平门瞬间崛起,给天师道和茅山教这两个传统的流派带来很大的压力。论道术,所涉及的知识深度远胜于天师和茅山两个教派,从正面很难与太平门抗衡。为了保住自己门派在道教的威望,于是两派联合共同排挤太平门,并四处散播谣言,称陆静建立太平门有不良居心。

    当时皇帝听到谣言后,心中也十分担心太平道黄巾军的历史再次上演,于是便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来限制太平门的发展。最终,在政权的干涉下,太平门逐步走向衰败,陆静修迫于现实的无奈,制定出了一条门规:太平门每一甲子收徒一次,每人最多收徒五名,收徒方式也很特别,是由老师亲自到民间寻找有缘之人收为弟子。

    后来,民间一直有一个传说,就是每一甲子便会有神仙下届将天书传给有缘之人,得书之人可通古博今,使用各种奇门法术。其实这说的就是太平门传道的方式。

    乾元三十六年,到处都在打仗。李大爷那年十五岁,在一次逃荒的路上病倒了,被一个道士所救,后来发现他很有慧根,于是将他收为徒弟,李大爷还有一个师兄,但自从师傅仙逝后就分开了,已经三十多年没联系过了。

    战争结束后,李大爷四处云游,为世人排忧解难。到了安定时期,人们把各个道家门派都当作迷信活动通通抓了起来,李大爷无奈只能隐居在龙骨山之中。在隐居十年间,他用三式奇门,太乙,六壬中的奇门预知到下一代传人必出于龙骨山脚下,于是走遍周围各个村镇来寻找继承者,最后,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