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还不是为了钱 (第2/3页)
二次交道的家伙,不把刀子磨快了是傻蛋!
“想什么呢?”
妮可注意到张楠看着外边的小贩若有所思的样子,就问了一句。
“两年前我的年薪只有三四百美元,每天的工作其实和外边那些人没什么分别,风餐露宿。就是回想起来有点感慨,没事。”
对着妮可笑笑,解释了两句。
车内其他人不疑有它,妮可她们是真不了解华夏人的日常喜怒哀乐,而阿廖沙还以为老板是在回忆当采购员时的辛苦。
听班长说过老板以前是干嘛的,也听说过采购员们虽然收入不错,不过这走南闯北、风餐露宿的辛苦也不是外人能够体会的。
出门在外都不容易---阿廖沙就是这么想的。
……
很难想象这条就是通往宝莱坞的路,直到车队驶进一个有门岗的大门,之后看到了不少巨大的摄影棚,还有那些穿着戏服的演员,这才感觉到:嗯,宝莱坞到了。
巨大的电影城位于孟买西郊一个山谷里,占地16oo多公顷,相当于两万五千亩以上的巨大范围。
展眼望去有高山湖泊、林木草地,又有小溪花园,风景迷人。
在这里还可以鸟瞰毗邻的森林公园和孟买最大的湖--维哈尔湖,相比附近的荒地,远景美得仿佛幻境。
参观摄影基地,不仅仅是看风光,还有这里的设施和初步了解宝莱坞的方方面面。
有不少剧组在这里开工,随意了解了两部电影的大体剧情后,张楠就对陪同的伊凡-可汗道:“冒昧的表达一下我的看法,如今的印度电影几乎不会去反映生活,几乎都属于童话。”
可汗先生笑着回答:“所以我们之前立刻就接受了《三傻》的剧本构架,那就是一个完美的童话,而艾伦先生您显然也是善于编制童话和了解我们文化的人。
我们的电影理念跟文化和宗教教义有关,简单而言就是世界是一场梦,人生更是一场修行一场梦。
真实的世俗生活在我们印度人看来,其实就是最大的虚幻和假象。”
说道这,伊凡-可汗停顿了一下,之后就如一位哲学家那样继续道:“我们印度人的有些行为在其他国家人看来难以理解,我们会过得很豁达,就算衣衫褴褛、食不果腹,也不会影响我们享受阳光、享受生活。”
听到这,张楠只得道:“如果每个人都有这种纯粹的豁达和出世,这世界就会少上很多纷争。”
显然,不是每个印度人都能做到这一点的。
印度人说印度电影就是为了给印度人自己看的电影,他们喜欢的就是这份自娱自乐的感觉。
这会张楠不得不承认,印度人就是愿意沉浸在那种虚幻的电影世界里,所以他们的电影并不需要什么真实性和社会性,只要有娱乐性和能调动感观感情的兴致就行了。
离开摄影基地前,张楠用印度人常说的一句话来解读今天的感受:“生活不尽人意,我们用童话来解脱。”
这也是宝莱坞电影的精髓。
接下去和宝莱坞的合作就不需要自己去处理了,哪有坐拥大几十亿美元的级富豪亲自谈这些小生意的道理,自然会由自己雇佣的那三名好莱坞专业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