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70早死的炮灰(16) (第3/3页)
会比他们差了。
我们其实是想调小郑去一机部工作的。但是考虑到你这儿新产品刚投产,她作为总设计师还不能走。这样吧,等你们这边的生产稳定下来了,我们再来谈这件事。”
张庆斌表示:“这事以后再说。咱们先来谈谈别的。”
现在讲究个一切行动听指挥、服从组织安排,组织要调你去哪儿,你就得去哪儿。
他们这些人都习惯了。但是他看小郑是个自由散漫的,他个人不觉得这是什么问题,年轻人嘛,有点个性是正常的,但是以现在的大环境,似乎不允许年轻人有个性。他还是先问问小郑的意见再说。
老萧问他:“别的是什么?”
“小郑在做发动机的过程中,发现咱们的材料有点跟不上,她就研究了一下,提出了一些关于生产硬质合金的想法。这是她提交的报告,你们看一下。”
老萧噌的一下就站了起来,迫不及待地从张庆斌手里抢过报告就看了起来。他虽然是个搞内燃机的,但是对材料科学也有一点点了解。
看了一会,老萧不得不承认,他那点了解还不够。
“我会拿回去找陈教授看看,组织专家论证,如果可行的话,小郑立了大功了。她是个全才啊!”
张庆斌频频点头,“她确实厉害。”
☆
老萧一行人回到部里,先汇报了柴油发动机的情况,又拿出了元初关于硬质合金的报告,有发动机的成功案例在前,一机部一点都没含糊,立刻组织专家对元初的报告进行论证。
为了加快速度,确保论证过程的科学性,一机部从全国各地调回了一批下放专家,让他们先回来干活。
正在各个生产队进行生产劳动的专家教授们突然喜从天降,被接回了京城。
摘不摘帽另说,至少回到京城,他们可以看病,可以做自己真正擅长的事情了。
可能是“忙中出错”,调回来的专家有点多,而且有很大一部分不是研究材料科学的。
但是没关系,已经回来了,就先待着,把自己的专业领域先抓起来,万一以后有需要,省的再临时从外地调人了,那太耽误时间了。
专家们:“……”
他们对这位无意中解救他们于水火之中的郑元初同志充满了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