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生财有道3 (第2/3页)
迹。
到了风娄镇的次日,大家离开客栈,来到镇上的大街上,天气晴好,人流熙熙,一派热闹景象。
吃了早餐后,就开始闲逛起来。
风娄镇,地处江南水乡,水陆交通畅行无阻,也是一个经商的好地方,四方商客汇聚,交流、买卖,或者打尖路过,的确跟其他集镇不一样,处处充满商机,也充满机遇,商品的种类就太多了,大的上厅堂,小的躺地上。也是一个考眼力的地方,就看你的能力强不强了。
游开钰、文书欣、易沉、崔凡辉四人,停停看看,最后在一个卖笔洗的地摊旁停了下来。游开钰蹲了下来,开始细看,看能不能捡漏。
笔洗就是用来盛水洗笔的器具,这也是墨客文人的必备品,质地分为瓷、玉、玛瑙、珐琅、象牙和犀角等,都是名贵材质。各种笔洗中,最为常见的是瓷笔洗,传世量比较多。目前仍可见到早期宋代,五大名窑哥、官、汝、定、钧的作品。瓷笔洗一般为敞口,浅腹,形状多种多样,包括花果、鱼、兽等形象。
游开钰慢慢的细选,其余三人在旁边站着。易沉小声说道:“这个买来用唛?”
“不知道?”崔凡辉摇摇头说道,在自己心目中,不就是个洗笔用的嘛?其它东西都可盛水洗笔,完全没有必要专门掏大洋,买个洗笔用的东西?
“当然买回去用哟!”游开钰一边回答一边细看,在这堆如小山的笔洗中,发现有一款玉制笔洗还不错,老釉,非做旧仿品,器身雕成一片被折枝拖着的内卷桐叶形状,叶上筋脉丝丝缕缕,一秋蟾栖身叶上。形状生动,雕琢逼真,连同叶边缘被小虫啃食的痕迹都历历在目,令人爱不释手。
还有一款瓷制桃式笔洗,器身雕成半个桃实形,一段有枝茎,桃叶包绕,造型爆满,风趣,讨人喜欢。宋代烧制过此类笔洗,但传世品不多,现在能见到的,大多是明清的产品。
“老板!这两款笔洗怎么卖呀?”游开钰把这秋蟾笔洗和桃洗放在一起,抬头问价。
“十二块大洋!”那商贩三十多岁,价钱脱口喊出,口气坚决,好像没有商量余地。
“两款笔洗而已,这太贵了点吧?相当于两头牛的价格了,价钱少点,我给你买了,八块大洋怎样?”漫天要价,就地还钱,能少一块就能节约一顿饭钱,游开钰反正是这么想的,就算这东西值这么多大洋,也要狠狠的把价格压一压!
两人就开始讨价还价起来,最后游开钰还是花了十块大洋,才将这两款笔洗买了下来。又花了几文钱买了两块绒布,将两款笔洗分别包裹,才让崔凡辉放好。
逛了一阵后,游开钰从中看出了商机,去找了一家店铺,租来了桌子凳子,购买了笔墨纸张,开始书写对联卖钱。既然写对联卖钱,就不能写长联,以标准的七字联为准,其他字数价格另论,唰唰唰,先写了两副让易沉和崔凡辉拿着,给过路的行人看,一边吆喝道:“走过路过的朋友,现场书写对联啊?只需一块大洋?”
生意靠吆喝,慢慢的就有人围过来看稀奇了,有的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这对联是否笔墨精妙,文体是否酣畅浑厚?不过,那笔酣墨饱的巧妙融合,更加寓动于静,寓险于平,书风含蓄,法度严谨,整体结构开张,笔画厚重,柔中寓刚宽博宏伟、沉雄朴茂,获得众人的不停赞许,纷纷解蘘购买,或者现场书写,都觉得一块大洋贵了点,降到一吊钱一副对联,一吊钱就是一千文,三吊钱就约等于两块大洋。
游开钰大喜,一吊钱就一吊钱,卖!只要买的人多,七字联比那些长联要简单些,算起也差不多,这叫做生意!
忙了一天下来,一清点居然也有三十几块大洋!
“一下好了,天天可以吃嘎嘎喽?”易沉一高兴又蹦跶起来。
“天天吃嘎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