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95章 空手套白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695章 空手套白狼 (第3/3页)

了轻重武器装备轻量化的研究和试验。

    李正风本来是不屌便宜大侄子的,这损小子只会出馊主意,懂个屁的武器设计。

    什么特么狗屁66-6式狙击步枪,明明就是……

    当他听到红星厂在对外贸易中卖了五百把狙击步枪,并且给轻兵所分了一大笔钱后,彻底服气了。

    明明就是大侄子设计的66-6式狙击步枪嘛,这话就算德拉贡诺夫站在他面前,他也敢大声说出来。

    不过关于武器轻量化的研究,他也是含糊了。

    仿制这条路既然已经走成功了,为啥还要调过头来搞装备的轻量化啊?

    不过后来他也是想明白了,仿制是解决从无到有的起点,轻量化研究是向自主研发推进的过程。

    红星厂冶金工业提供了大量的可试验合金金属,在武器轻量化方向上大有可为。

    尤其是李学武提出了轻型合成营的概念,单兵火力要加强,轻型合成营要想火力不轻,必然要走武器轻量化的路子。

    同样的,武器轻量化也给现有的制式装备提供了新的战法和思路,必然会打通内贸和外贸双市场。

    红星厂已经拿到了迭代制式武器的生产许可,真能从轻兵所这里实现轻量化改造,必然会迎来一波订单。

    去年到现在,轻兵所最成功的研究案例就是将原本127.5公斤重的54式高射机枪减肥到了51公斤。

    也就是李学武刚刚想到的,重机枪如果能架在摩托车上,那高射机枪没有理由不能架在坦途上。

    你觉得武器轻量化是从李学武这个建议开始的?

    当然不是,现在列装的57式重机枪就是从53式重机枪减重而来的,包括刚刚定型的67-1式轻重两用机枪。

    有人问为啥咱们不仿制PKM,其实仿制了,毛子有的咱们一定会有这句话的含金量特别高。

    那为啥制式装备没有仿制PKM的轻重两用机枪呢?

    因为67-1式的综合性能优于仿制的PKMS,只是重量有点超标,这才有了67-2式轻重两用机枪。

    李学武建议李正风把武器轻量化的工作做扎实,然后再薅国外先进武器设计的羊毛,搞自主研发。

    这也成了李正风心里认同的老成持重之言了,只是表面上作为二叔的他要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

    真给这小子阳光,他还不得灿烂啊。

    轻型合成营的全套装备是走模块化设计和改造的,也就是说,以单兵和载具为主体,以作战目标和环境为依据,进行多方面模块化设计。

    应对不同的战场形势,在不改变单兵和载具的前提下,只要在车间里将士兵身上的装备更换掉,再将载具的装备模块和武器模块更换掉就可以了。

    听起来有点像赛车的换装车间,实际上也差不多。

    轻兵所在钢城的研究方向就是将士兵和轻型载具结合起来,实现装备火力的最大化,质量的轻量化。

    依着李正风形容,李学武都想将加农炮挂载在坦途突击车上,怼天怼地怼空气。

    ——

    陆启明赶到钢城这一天,高雅琴和景玉农分别从津门和京城赶到了钢城,参与即将开始的谈判工作。

    红星厂一下子集中了四位厂领导在钢城,足以表现出对此次谈判的重视和决心。

    辽东工业对这次谈判的重视程度自然也不用多说,陆启明亲自主持谈判,就已经是最大程度的重视了。

    双方选在了周六这天开展首轮谈判,都抱着背水一战的决心,不成功就休周末,各自滚蛋回家的信念。

    而在周六这天,从双方一见面开始,气氛便有些诡异了起来。

    彼此都抛弃早就厌倦了的无用的寒暄,简单的握手问好过后,便步入会场直入主题。

    就连跟随的记者和宣传人员都被挡在了门外,陆启明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应付他们。

    闭门会议足足开了五个多小时,连中午饭的时间都错过了,等在门外的工作人员都坚持不住了,换班去偷偷吃了饭。

    可等他们回来的时候,领导们还在会议室里,没有要出来的迹象。

    就在大家互相递眼神,想要选出谁进去看看,领导们是不是全军覆没饿晕了的时候,会议室的大门从里面打开了。

    服务员分站两边,与会的领导们鱼贯而出,脸上看不出任何的情绪,步履稳健,态度从容,不见愁容,有的只有暗暗松了一口气。

    钢城市府的食堂大厨手艺相当的不错,早就为谈判会议准备的午餐也正式端上了桌。

    实在是饿的狠了,本没有在这里吃饭打算的红星厂众人也客随主便,应了对方邀请。

    陆启明是很诚心的,带着几个城市的工业主要负责人,分别陪了红星厂的各桌。

    虽然是中午饭,但也备了酒,用主管钢城工业副主任王璐的话来说,这是庆功酒。

    庆功酒,当然可以喝。

    但有李学武这尊大神在,饭桌上的气氛相当和谐,没有人想要拼酒,更没有人失态。

    其实大家还没有从刚刚的谈判节奏中走出来,高频率、高强度的谈判拉扯战,让众人都觉得满身疲惫,没有任何虚伪攀谈的兴趣。

    席间王璐特别敬了李学武一杯,目光复杂地说了句祝合作愉快。

    可李学武并没有从她的脸上看到任何对此次合作愉快的感官和情绪。

    陆启明可谓是协调大师,和稀泥的一把好手,真正掌握了此次谈判的节奏。

    其实这一次谈判看着是红星厂对辽东工业,但实际上辽东各市的工业基础和情况都有不同,矿业所处的环境也都各不相同。

    真要一刀切、一把抓,陆启明来了也不行,还是要看各市工业主管的主观意愿。

    但省工业更希望看到和促成红星厂的资本落地生根,希望各地市把目光放长远。

    所以谈判的过程中,陆启明既当裁判员,又当守门员,真是凭一己之力促成了这次谈判。

    钢城不是不愿意放弃小煤矿整顿的红利嘛,那就不整顿了,由市属工业自己整顿。

    陆启明将煤炭资源更加丰富,小煤矿问题更加严重,安全生产问题更加突出的襄平西大窑镇介绍给了红星厂。

    也就是说,红星厂将在襄平组建煤炭公司,就地开采煤矿,放弃了钢城的煤炭资源。

    这一下直接打在了钢城工业的软肋上,也起到了敲山震虎的效果。

    陆启明的态度很坚决,要么主动配合省里关于小煤矿治理的政策,要么自主关停小煤矿,或者拿出整改方案,按时督办。

    钢城的王璐哑口无言,眼睁睁地看着在陆启明主持下,襄平工业负责人与红星厂的四位领导在会议上就投资建厂、矿区兼并以及组建企业和后续一系列的框架达成了合作意向。

    辽东工业一盘棋,你不上场有的是人上场。

    襄平就在奉城的边上,红星厂并不介意在这条工业线路,或者说铁路线哪个地方投资。

    只要完成了与辽东工业约定的组建小型煤炭整顿开发示范企业的承诺,接下来就要谈矿产开发、工业投资以及港区建设的话题了。

    果不其然,有了钢城这只鸡被杀,其他的猴子都老实了,谈判从僵持变为了主动。

    红星厂的态度很坚决,不接受属地建厂的管理和干预,不接受财政的裹挟和参与。

    独立建厂,独立开矿,只保证税收落地。

    如果看短,那必然是财政和就业的损失,如果看长,红星厂这样的集团企业入驻,必然会给当地的经济和工业带来腾飞的机遇。

    现在就看谁要看长,谁要看短了。

    营城的反应最快,也最果决,因为港区的建设营城没有第二个选择了。

    葛平早就跟省里谈过了,市里没有钱建设港区,省里也没有足够的建设资金支持。

    既然不想错过经济发展的机遇,只能被动地接受红星厂给出的合作条件。

    当然了,陆启明也不是偏向红星厂,他是真正地站在发展的角度上看这次合作。

    红星厂给出的合作条件不能说优秀,可也不能说苛刻,他觉得有必要谈一谈。

    所以葛平在谈判桌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就很积极了,在用工和企业合作上争取了一些条件外,再没有其他的意见,谈判出奇的顺利。

    营城港区谈完了,再看看钢城,其他城市的工业负责人又都看向了陆启明。

    陆启明将红星厂这块蛋糕不是那么公平地分给了这条线路上的所有城市。

    包括煤炭、铁矿、有色金属、稀有金属、非金属冶金矿石等等,每个城市都选了比较有代表性的矿产资源提供给了红星厂。

    红星厂要在这些地区建厂建矿,必然会带去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标准。

    更主要的是开发资本,陆启明对红星厂提出的工业走廊项目也非常感兴趣。

    甚至主动提出联系铁路,在这条线路上开专线给红星厂,以保证矿产资源和工业品走出辽东,带回来更多的发展红利,发展机遇。

    钢城拿到了什么?

    红星厂将在钢城组建菱镁、铁矿的开发,同时也包括了一些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

    相比较其他城市,钢城得到的已经很多了,但在王璐的心里,这些都可以是钢城的。

    谁说矿在哪厂就得在哪,矿石采出后完全可以通过铁路运输到处理工厂进行筛选和加工,矿产地不能挪,但加工厂可以在钢城啊。

    但陆启明的强硬态度一下子打破了这种幻想,王璐寄希望于红星厂在钢城的投资巨大,尤其是冶金和轧钢,会妥协于这种压力。

    万万没想到,红星厂真钢啊,宁愿将资本分散洒在这条线上,也不屈服于钢城的条件。

    所以,敬给李学武的这杯酒里,饱含了她太多的遗憾和懊恼,却又不得不接受现实。

    一条大鱼放跑了,她只吃到了一块肉。

    而红星厂此行也达成了最终的目标,只要把资本拿到手,只要同圣塔雅集团完成技术引进协议的谈判,借鸡生蛋的目的也就达成了。

    用景玉农的话来说李学武:忙活了半天,分哔没花,愣是给红星厂赚来了一座金山。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