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七章 目标指向徐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十七章 目标指向徐州 (第2/3页)

的组织大迁移。抢夺人丁,才是三国后期发生几次大的战役的根本原因。

    而最后魏国之所以能够战胜蜀国和吴国,不是因为魏国军事实力果然强过两国,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两个国家的人口和社会生产力不足,耗不过魏国罢了。

    到了后期三国归晋的时候,蜀国人口九十四万,吴国人口二百三十万,魏国人口四百四十三万,两个国家加起来也及不上魏国,长期的战争使得国家的人口凋零,社会生产力逐渐下降,持续作战能力也不断萎缩,这才是两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诸葛亮七出岐山,兵锋无人能挡,魏国都是拆东墙补西墙的勉强遮掩过去,可是即便如此,诸葛亮也无力回天。无他,综合国力已经差的太远了。蜀国到了最后,兵民比例骇人的超过了十比一,不到十个人口就要养活一个士兵。而且其作战还是在地形最复杂,后勤最严苛的秦岭之中,几乎完全是穷兵黩武的在那里硬撑。不失败那才真的叫做见鬼了。

    而诸葛亮其实也是明知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他知道,如果他的努力再不能成功,那蜀国就彻底的完了。

    这是根本国力的差距,再惊艳的天赋也是无法弥补的。

    而徐庶竟然在此刻就看出了这一点,战略眼光果然是了不得。这些三国时代的人精们的智慧,着实是让人不敢小窥。

    而在李哲的心里,则更有一番考量,徐州临海,可以发展海军,这个军种可是实打实的高技术军种,三国时期虽然也有着零星的航海业,但是规模技术和后世都差得远,这种技术垄断才是短时间内很难逾越的障碍。李哲凭借着时代差距完全可以拥有航海业上的超级竞争力,也就是说对于李哲是通天大道的海路,对别的国家有可能却是鞭长莫及。

    有了海军优势,目前的国家战略态势就变得完全不同,凭借海军李哲完全能够将沿海当成自己的内湖。沿海的一路,青州、幽州、扬州,甚至交州,都对李哲是不设防的。只有自己打别人,没有别人打自己,这是何等的爽哉!掠夺人口,抢夺资源,哪怕就只是规规矩矩的发展经济,那优势都是说不出的大。交州的木材,青州的黄金,徐州淮南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