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七章 如果穿越三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七章 如果穿越三国 (第2/3页)

的社会关系;就是再不济,带着药,装神弄鬼,弄个什么教派的教祖当当的也不错,张角不都是这样发迹的吗?好吧!这是成佛作祖派!

    而另外有一些比较现实的人则认为,应该携带技术书籍。

    比如,记载造纸术、印刷术、纺织技术的百科全书什么的,到三国去发财,这些技术在三国已经有了萌芽,熟练的工匠们在指导下完全可以实现,能产生长期的经济效益,更进一步,还能帮助主角和三国的文化圈建立不错的利益关系,为主角招募谋士型人才打下基础。本着知识就是力量的原则,携带实用的书籍才是正解。

    这是技术种田流的标准开局法,主导思想是不赞成开局的迅速军事扩张,而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面实现小规模的技术扩张,培养技术工人和改良思想,提高了小范围内的整体综合实力之后,再以大规模建立起来的后勤实力和军事动员能力平推,是很适合李哲的胃口的。

    这个观点很实用,但是,李哲目前暂时还无法借用。因为,现代人的书籍古代人根本看不了,而现代人的技术观点古代人也很难接受。等将来有空了李哲打算专门组织人进行反向翻译,将现代对三国技术条件下方便大规模扩张的知识书籍,打造成三国人熟悉的模样,带回三国去大规模进行技术扩张。

    但是这技术扩张的范围,要在自己能掌握住的情况下,必须等自己有了稳定的地盘和基础之后,保证自己能够在技术革命中拿到最大的那一份份额之后才会执行。就和已经被李哲认定为技术储备的马镫、马蹄铁技术一样,李哲不会轻易将它拿出来。

    还有一个跟帖就有些意思了,那就是改进三国时期的运输能力,带实心的橡胶轮胎和车轴回去,直接改造三国时期的大车,那些木轮车辆经过这两样东西的改装之后,运载能力完全能上升几倍,对路况的适应性和车辆的耐久性也好了许多。

    这个跟帖一出现,就被帖子中的其他人挖苦,认为一次性携带少量的橡胶轮胎和车轴又有什么用,那东西又大又重,最多也就能造出十几辆的“神车”出来,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