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其利断金(求追读,很重要) (第2/3页)
?”
“看他在不在。”
在的话就一并杀掉。
说到这里,陈家大翁轻叹一声,声音低沉却带着刺骨的寒意:
“那二人狐假虎威,诱导我们,以为他们大有来头,在澄迈作威作福……真当我陈家没有血性么!”
陈氏先祖乃初唐戍卒,因平定‘峒獠之乱’有功,被赐予盐场经营权。
这份家业,可是真真切切用刀剑杀出来的。
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陈家先祖的血与汗。
一想到被这两个北方人如此愚弄,以至于投鼠忌器这么多天;
陈家大翁只恨没能在新官上任当天,就让他们“失足落海”。
可如今,黄巢和李景让在澄迈的名望,已远超历届县官。
尤其是黄巢,他的治瘴法子竟当真管用。
这才刚到八月二十,几乎整个海岛,都听说了有这么一号救苦救难的人物。
渔民在船上谈论他,农妇在田间念叨他,就连盐工们也在劳作间隙,低声传颂他的名字。
陈家大翁心里清楚,若再不动手,恐怕就真弄不死这俩北方佬了。
‘此事只能让延雷来做……’
陈延风是他最喜爱的嫡长孙,陈家未来的掌舵者。
尽管他年轻气盛,时而蠢笨,但陈家大翁相信,只要多经历些磨砺,自然会变得稳重起来。
而另一个孙子陈延雷,为人处世明明比陈延风更胜一筹,却总是带着憨厚老实的笑容,给人和善可亲的印象。
当初他贿赂前任岭南节度使,为自家后代谋前程,把县尉的职位给了陈延风;
陈延雷只得到了一个司仓佐的职位,却从未流露出半分怨怼。
陈家大翁很难相信,陈延雷会如此兄弟情深,以至嫉妒之心全无。
所以,他让陈延雷去组织冲击县衙,除了摘掉陈延风的嫌疑,还有一层考虑:
‘有‘民乱杀官’的把柄在手,等我百年之后,即便是现在的延风,也能拿捏有能耐的弟弟。’
陈延雷则想找借口拖延,迟疑说道:
“会不会是表兄打听错了?不如再多观察两日。”
陈家大翁斜睨了他一眼,索性将事情经过解释清楚:
“你表兄在琼州府衙当差,八月十五那天,他借着宴请刺史幕僚的机会,把黄巢与李景让的底细打听了个透彻。
“黄巢本为庶族,他的状元之身,不过是朝堂各方势力争斗的产物,为此还惹恼了当朝宰相,以至于流放岭南。
“李景让则是与中枢断绝了同僚情面,才会沦落崖州。
“延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陈延雷绞尽脑汁,也找不到推诿的理由;
只能俯身深拜,恳切道:
“孙儿不愿负了大哥,也望祖父莫要负了孙儿。”
陈家大翁琢磨着他话中的含义,半晌才双手扶起陈延雷,语重心长: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这件事就都交给你们了。”
说完,他转身朝牛车走去,很快便消失在道路上。
‘矢在弦上,不得不发啊。’
陈延雷先是站在海边沉思片刻,然后把监工们叫过来,询问在这几百名盐工中,有哪些人贫困潦倒、家中亲眷甚多。
监工头子与手下们合计了好一阵,最终给陈延雷找出了四十七个赤身的汉子。
起初,陈延雷觉得人手有些少。
但转念一想,陈家的衙役已集体“罢工”,那队前来协助治瘴的广州官差,前日也北归复命。
如今澄迈县衙里,黄巢与李景让下面,只有郑翊等十来号人手,忙得脚不沾地。
虽然他听赌民们说起过,黄巢武艺高强,擅长使长枪,但双拳难敌四手,此人再厉害也不可能以一当十。
“四十七……完全够了。”
澄迈县本就人丁稀少,黄巢近日的名声又如日中天。
若是只有几十个乱民,还能解释成是几家被治死亲人的百姓作乱;
若乱民过百,则会引起有心人的怀疑。
于是,陈延雷花了整日的功夫,与这四十七个盐工逐个问话,好了解他们的亲眷情况。
有这些人质在手,陈延雷不怕他们事后背叛;
至于事前,陈延雷则开出了每人二百文的报酬。
最后,他强调了保密的重要性,并与信得过的监工合计了小半夜——如何单独管理这四十七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