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八章 谈笔生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八章 谈笔生意 (第2/3页)



    数额不算多,但价值的衡量标准向来因时而异。

    至少对当下的琼州百姓来说,日常交易以实物为主,铜钱仅在官府和少量商贾中流通,且质量混杂。

    黄举天给出的这五文足值足量的铜钱,对于收入来源有限的当地人来说,无疑是种既实惠又极具鼓动性的激励。

    果不其然。

    众人见这位新到任的县丞,是真心诚意地褒奖下属,提出好主意还能实实在在地拿到赏钱;

    一时间,在场的几十个衙役全都热情高涨起来。

    黄举天几乎没做过多的引导,他们便你一言我一语,踊跃地给出了两套可行方案。

    第一套方案是制作蕉麻蚊帐。

    蕉麻与芭蕉同属芭蕉科,却是不同的种;

    其树皮纤维柔韧,县衙可以组织百姓动手剥取蕉麻皮,把皮浸泡之后反复捶打,再编织成蚊帐。

    虽说在细密程度上比不上麻布蚊帐,可对百姓来说,有总比没有强。

    第二个方案是制作椰子纤维帘幕。

    这想法颇为新奇,连事先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的黄举天,都未曾想到。

    “用椰棕搓绳编织成网状帘幕,悬挂于门窗或床铺周围,夜间配合艾草熏烟,烟雾透过帘幕缝隙驱蚊……”

    黄举天认真听完,不自觉地摩挲着下巴,随后高声说道:

    “办法太妙了,赏十文!”

    紧接着,黄举天沉稳有序地,将在场五十多名衙役分成二十五个小组。

    他不厌其烦地叮嘱众人,一定要结合之前教的口诀,深入县城的大街小巷,细致地宣传、指导。

    任务分配完毕,众人四散而去。

    只有郑翊和陈延雷留了下来。

    陈延雷正要开口话,郑翊却抢先一步,大步跨过陈延雷,面带笑意地凑到黄举天跟前:

    “县丞统御有方,手段高明,属下佩服。

    “只是属下心中有个疑惑……

    “布帐之物古已有之,并不罕见,当真能防瘴么?”

    郑翊可以小觑蚊帐,但黄举天作为后世来客,却不能不重视。

    以非洲为例,全球疟疾死亡病例中,约百分之九十以上来自非洲。

    而使用经杀虫剂处理的蚊帐,则可令当地儿童的疟疾死亡率,降低百分之二十。

    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简易又经济的“蚊帐”,最能被大量制作和使用,是性价比极高的治瘴措施。

    “此事毋庸置疑。”

    黄举天背着手,来回走了几步,加重语气道:

    “蚊帐看似平常无奇,然若运用得宜,便能使瘴气难以近身。”

    “郑君可知,在西域大非国,曾有疫病大肆蔓延?

    “当地民众巧用布帐等遮挡之物,隔绝飞蚊,患病之人便大幅减少。

    “虽地域有别,疫病之名各异,其中道理却是相通的。”

    尽管郑翊从未听闻西域有这样一个国家,却不妨碍他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县丞博学强知,属下佩服!属下这就去监督他们。”

    郑翊嘴上这么说,离开前又像是突然想起什么,脚步停顿:

    “陈兄,你不一起吗?”

    陈延雷低着头,漫不经心地抠掉指甲下方的倒刺:

    “县尉身体抱恙,无法前来,特意托我向黄县丞告假。”

    而后慢悠悠地抬起头,露出副憨厚可掬的笑脸:

    “我得向黄县丞好好赔个不是,哪能走得开哟!”

    郑翊又将目光投向黄举天。

    黄举天微微抬手,示意他尽管前去。

    待郑翊的身影消失在门外,陈延雷微微欠身,语调透着几分讨好:

    “实不相瞒,我原本还琢磨着,县丞治瘴所需的钱粮该如何筹措……

    “如今见您自带财货,我这颗悬着的心呐,可算是落了地。”

    黄举天神色一凛,直直地望向陈延雷,质问道:

    “县衙库房,就没有半点余钱?”

    陈延雷脸上的褶子一抽,立马换上一副苦瓜脸,哭诉道:

    “县丞有所不知啊,库房如今当真空空如也。

    “前些日子刚刮了飓风,多地受灾严重,库房里的钱都拿去赈灾了,一文都没剩下。

    “我这些日子为了这事,愁得头发都白了好几茬,县丞您可得体谅体谅我啊。”

    “赈灾是要紧,可库房怎会连一点储蓄也不留?”

    陈延雷脸上依旧赔着笑,辩解道:

    “我哪敢欺瞒您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