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xbiqugu.la
第二十七章 无形脑补(求追读,很重要) (第1/3页)
这天,澄迈县开会的豪族不止陈家。
郑翊从县衙回府后不久,郑氏宗主立即把族里能作主的人,都召集到了小佛楼。
郑氏宗主名叫郑勤,以前当过崖州司法参军;
除开是个出了名的酷吏之外,还对礼佛特别用心。
他相信,只要罪人对佛足够虔诚,多往广州城的庙里捐香火钱,今生来世就都不会遭报应。
郑勤致仕后,郑家在琼州岛上的地位大不如前。
他想,这一定是自己礼佛不够虔诚造成的。
于是打定主意,要在澄迈县外郑家宗祠的旁边,修一座华丽的小佛塔。
郑家人并非全都笃信佛教。
但他们大多在琼州岛各地担任刑吏,对于因果报应的说法,本就持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心态,故没人阻拦。
两年前,小佛塔修成。
塔身由精雕细琢的青砖砌成,塔檐四角微微上翘,挂着小巧的铜铃。
走进佛塔,正中央供奉着一尊释迦牟尼佛像。
佛像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之上,螺发整齐而规整,面容慈悲且祥和,金身更是熠熠生辉,让人见之生敬。
只是,为了修建这座小佛塔,郑家几乎花掉了三分之一的家底。
郑家向来没什么正经的经商路子,家底一下子空了这么多,族中无人不急。
思来想去,郑勤横下心来;
哪怕得罪陈家,也要设法让郑翊,以个人敛财的名义去开设赌坊。
不知是取名沾到了李太白的文气,还是小佛塔修成即显灵——
郑勤四十岁的儿子郑汪轮,忽然考上了乡贡。
这可是郑家第二个考出岭南的读书人。
全族大摆三日流水宴,认定郑汪轮二十年积蓄的学识今朝喷发,必能一战成名,直入大明宫!
郑汪轮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所以在临行前,他特意找了陈家两兄弟,言语间多有敲打,让他们别欺负自己儿子郑翊。
陈家很给面子,应了下来。
可郑汪轮到了长安,却状况百出。
他千里迢迢赶到,自认为是一州大族的子弟;
虽比不上五姓七望那般尊贵显赫,但与其他大族的读书人谈天论地,总该是没问题的。
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
那些庸人一听“琼州郑氏”这个名头,连搭理都懒得搭理。
这是郑汪轮此生头一回意识到,自家或许只能算寒门。
此前几十年,他一门心思读书备考,不谋求官职,也不与人交际应酬;
别说出岭南了,一年到头最多也就去一趟广州城。
总之,出身门第的大山,实实在在地横亘在科举考场。
为了能顺利通过省试,郑汪轮必须得拿到举荐条子。
可他在长安举目无亲,根本不知该向哪位官员求助;
只能像只无头苍蝇般,挨家挨户地上门求告。
那些日子里,他低声下气,把自己带来的财物,七七八八都送给了那些狐假虎威、人模狗样的管家。
终于,省试结束。
可对郑汪轮,却是噩梦的开端。
考试时,他亲眼看见旁边的梁姓考生,明目张胆地夹带小抄作弊。
他满心愤怒,以为考官定会严惩;
可考官走近后,只瞧了眼那考生的解牒,便若无其事地走了。
放榜之日——
那个姓梁的作弊考生榜上有名,而满腹经纶、真才实学的郑汪轮,却名落孙山。
此时的他,身上的钱财几乎花得一干二净,连在长安痛痛快快哭一场的资格都没有。
看完省试张榜的当天,他便启程返乡——
自然也就不知道后来殿试上发生的大事。
郑汪轮归心似箭,却又惧怕面对家人;
途中,只想走得慢一点,再慢一点,这样便能永远逃避难堪。
可他还是到家了。
一进家门,他什么话都不想说,径直来到宗祠,“扑通”一声跪地,摆出一副不吃不喝、自我惩罚的架势。
郑家人看到他这副模样,还有什么不明白?
便是作为家主与生父的郑勤,也不愿苛责。
在他看来,要是郑汪轮都考不上,郑家其他人就更没希望了。
他只是叮嘱全族人,不要去打扰郑汪轮,让他好好休息,等来年再重新振作,参加科考。
谁能料到,今日郑翊带来了重大消息,族里不得不召开族会商讨对策。
郑汪轮刚从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xbiqug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