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戏里戏外 (第2/3页)
见临街处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心里默默念起了倒计时。
果然,很快便有一书生打扮的俊朗青年,背着书笈走进客栈。
围在患儿近旁的人群,一面扼腕叹息,一面悄悄给书生让道。
“在下乃本届山南道乡贡邱慕阳,平日里除了研习经典之外,对岐黄之术亦有所涉猎,尤其擅长治疗哮病。可否容在下为这孩子诊断一二?”
哭了大半个时辰,妆都没哭花的贵妇忙不迭应道:
“那就劳烦公子了。”
邱慕阳轻步上前,先是小心翼翼地触摸患儿的脉象,眉头微蹙。
随后,他从书笈中取出一套精致的银针,娴熟地在患儿足底扎下。
片刻之后,患儿急促的喘声渐渐平息,睁开双眼,懵懂地望向四周。
贵妇抱住患儿,喜极而泣。
她身旁的下人则“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朝着邱慕阳连连叩首:
“多谢公子救命之恩!我家小郎能活,全赖公子妙手回春。”
早前对患儿下达“病危通知”的老大夫也未离开,而是双手抱拳,向邱慕阳深施一礼:
“老夫行医半生,今日得见公子这般高超医术,佩服至极,真乃杏林奇才啊!”
围观群众也如炸开了锅一般,对邱慕阳赞誉之声不绝于耳。
“仁义乡贡邱慕阳”之称,仿佛长了翅膀似的,迅速从客栈这一方狭小天地,飘到了外面的大街小巷。
引得更多路人驻足打听,想要知晓这位奇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贵妇见孩子转危为安,询问邱慕阳住址,以备登门拜谢。
邱慕阳却以“举手之劳,安敢受君之馈”推拒,匆匆告辞。
众人敬佩邱慕阳不求名利,贵妇遗憾不能致谢时,有好事者大声嚷道:
“哎呀!方才我见邱公子的解牒,从他那书笈里不小心滑落出来了!就掉在这窗下……嗯?”
他满脸疑惑地往窗角处挤去,蹲下身子,双手在地上摸索。
“奇怪,明明说好掉在这儿的,怎么就不见了呢?”
解牒由州府颁发,作为贡生参加尚书省考试的资格凭证,一般会注明考生的姓名、籍贯、考试成绩等基本信息。
此时,这张科举“准考证”正被黄巢拿在手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