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清流黄巢 (第2/3页)
唐科举,试卷并不糊名,考官可清晰览阅考生姓名、籍贯等详情。
集阅官如此肆意威胁,绝非虚张声势那般简单。
周围考生闻听此言,皆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投向那身形瘦削,却笔挺如松的黄举天,多有怜悯之色。
苦读数载春秋,所求者无非科举高中,一朝成名;
似黄举天这般逞一时意气,直言不讳地针砭时弊,恐会断送大好前程。
念及自身,对黄举天那份直抒胸臆的敬佩之情,不觉间便减淡了几分。
处于风波中心的黄举天,却仿若事不关己,神色淡然,步伐愈发从容。
谁让他在后世看过剧本呢?
正所谓——
“打进长安可比考进来容易!”
黄举天,本是省医科大学生化药学专业研究生。
在一次实验操作过程中,不幸遭遇意外丧生,由此触发了穿越关键词。
历经漫长的胎中之谜,五岁的黄举天接受了新身份——
黄巢。
唐末农民军的领袖,大齐政权的创立者。
响应王仙芝起义,高举“均平”口号,一度攻入长安。
将五姓七望的世家血脉近乎屠戮殆尽,以一种极为激烈的方式,打击了门阀势力。
后虽兵败身亡,但其留下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却传颂千古,为人所记。
黄巢之所以反唐,并非他一开始便心怀天下万民,秉持大同或均贫富之类的崇高理念。
追根溯源,乃是科举落榜所致。
据传,他曾先后三次投身科举考场。
前两次报考的是进士科,却因当时考场黑暗腐败,种种不公因素致使他名落孙山。
遭受如此打击后,他消沉了好些年。
第三次,他决定改考武举,心中仍存一丝侥幸,不愿相信文、武科举皆是一般黑暗。
黄巢武艺高强,在武举比试中力挫各路豪杰,一路过关斩将顺利闯入决赛。
然而,唐朝的武举考试要求极为严苛,不仅考验武艺高低,还要求考生具备“躯干雄伟、可以为将帅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