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民国,失踪案现 (第2/3页)
嗡鸣,仿佛在诉说着什么秘密,瑞士军刀尾端的微雕纹路竟与底座残留的压痕严丝合缝。
暗门刚裂开三指宽的缝隙,楼下传来的瓷器碎裂声比先前更加猛烈,整座公馆的地板都跟着剧烈震颤,发出沉闷的声响。
“当心!“鹅黄身影伴着浓郁的茉莉香如一阵风般扑来。
滕婉扑到叶铭身前,下意识地拉住他的手臂,将他往旁边一拽,两人的身体有一瞬间的紧密贴近。
叶铭后撤半步,看着穿阴丹士林布旗袍的少女撞在紫檀多宝阁上,发间珍珠簪子勾住湘绣屏风,扯落半幅烟雨江南的画面,只听见布料的摩擦声和珠子的碰撞声。
叶铭看着滕婉撞红的膝盖,”
张管家枯枝般的手指突然灵活起来,暗门机关在他袖口翻飞间戛然闭合,发出一声清脆的“咔哒”。
叶铭盯着管家靛青袖口的徽墨痕迹——那抹孔雀蓝在琉璃灯下泛着诡异的金属光泽,分明是掺了照相馆显影用的溴化银。
他压低声音对滕婉说:“这溴化银有问题,可能和案件有关。”滕婉微微点头,眼神坚定地回应:“我跟你一起查。”
“周先生上月在《申报》登过明代官窑展的消息。“滕婉大声说道,同时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胸前的记者证晃着金漆边框,反射出一道明亮的光,“我是华新社滕婉,你们在藏什么?“其实,早在此前,叶铭就发现滕婉身上总有一种神秘的气质,她对一些隐秘的事情似乎知晓颇多,仿佛与某个特殊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让她携带手枪藏于团扇的举动多了几分合理性。
叶铭的太阳穴突突直跳。
现代用的溴化银纯度至少98%,而民国照相材料......他猛地拽过管家手腕,墨渍在军刀镜面折射出靛蓝星芒——这是军用级感光材料,寻常商铺根本买不到。
他转头看向滕婉,眼神中带着一丝兴奋:“你看,这是军用级的。”滕婉眼睛一亮,快速地在小本子上记录着。
“滕小姐来得正好。“张管家突然扯着嗓子喊起来,“这位先生硬说老爷书房的镇纸是凶器!“他哆嗦着指向多宝阁上的青铜饕餮镇纸,那物件足有二十斤重,在灯光下散发着古朴的光泽。
滕婉的丹凤眼瞬间亮起来,掏出德国产的老钢笔就要记录,钢笔与纸面摩擦发出沙沙声。
叶铭看着镇纸上完好无损的包浆,想起痕检课上讲过的冲击痕迹,脱口而出:“让物证实验室做次表面张力测试就......“
“什么实验室?“滕婉的笔尖停在纸面,洇出个墨点。
她一脸疑惑地看向叶铭,叶铭无奈地笑了笑,开始向她解释现代刑侦中的表面张力测试。
窗外适时传来汽车鸣笛,那声音粗犷而嘈杂,1912年投产的上海公利车行还在用煤油动力车,叶铭闻着飘进来的带着刺鼻气味的尾气,突然意识到这个时代连静电显影技术都没普及。
而且,要进行激光扫描生物痕迹,不仅技术未普及,更缺乏专业的设备和必要的资源,在民国,根本无法开展这样的检测。
他有些沮丧地对滕婉说:“好多现代的办法都用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