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禾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xbiqugu.la
    第四章 禾禾 (第1/3页)

    索菲亚母子颠簸了几日,夜里到了小河村。小河村是一个不大的村子,四周掩映着飘香的沙棘树、纵横生长的胡杨树,广袤的天宇下,没有狗吠的村子静静地沉睡着,月色流泻,像轻笼着一层稀薄的白纱。

    索菲亚借住了一处废弃的旧屋,找来木匠修缮了一番,剩下的余钱,添置两样二手的家具,从此这里便成了母鸡妈妈与小鸡妹妹们寄居的处所。

    遵照外祖父叮嘱,索菲亚用八百块钱购置了两亩枸杞地。小河村居民将水浦地区汉族栽种的枸杞移栽过来,将黄河水引过来,定期浇水,竟成片的存活下来。收成不很理想,但居民们有了安身立命经济作物。

    十岁的禾禾插班到七八里外的乡镇学校,小学初中一体,方圆几十公里的高年级学生汇聚在此就读,有师生一千四五百人。禾禾入了三年级一班,班主任是夏老师。七岁的梅丽因年幼,走不了七八里野路,就近插班到两里外的村镇医院学校一年级。村镇医院学校因改建于一所废弃的医院而得名。三四十平米就诊大厅做了学前班、一、二年级的通体教室,左侧一排码着八九张双人课桌,是二年级区域,中间两排给人数最多的一年级,最右侧一排是学前班的低龄学生。教室西面的墙体被工人用水泥和着墨灰刷成黑板,因常年板书的缘故,光滑的水泥板面受到摩擦,变得斑驳模糊起来,粉笔字写在上面,只出现字体笔画的一部分。院里墙根下的地面做了学生温习生字的写字板和画板。

    九十年代初,村镇医院学校人数多的时候有六七十人就读,却只有一个老教师兼任三个年级的不同学科,教学业绩却出奇地好。三年级后,该校学生转移至仙台学校就读,基础打得牢固,很快在大校各班名列前茅,因此老教师深受大校领导与就近村子居民的敬重。

    索菲亚一人料理着两亩枸杞,并不需要出太多体力,也是外祖父为什么让索菲亚来此渡劫的原因,不至于饿着肚子流落街头。

    每年的五月份,家家户户的枸杞树开始开花抽出新条,结出第一茬鲜果来,红彤彤玛瑙般圆润透亮的枸杞在晨曦中耀眼夺目,沉甸甸地坠在枝头,等待着采摘。这时候的枸杞,轻轻咬一口下去,橘红色的汁水爆出浆来,清甜、冰凉、可口,末了会有一丝苦涩,成了梅丽与禾禾姐妹爱吃的佳品。枸杞具有药用价值,比牛奶金贵,能卖很好的价钱。

    从摘头茬枸杞至十月份底最后一批枸杞结束,村子里的女人们围上花花绿绿的围巾,放学的小孩们提着篮子,将它们一个个攥进手心里,丢在篮筐中,很快一颗颗红珠子盈满一箩筐,这便是三五块钱的报酬,小孩子可以用来买生字本、铅笔、方便面、各式糖果。大人们彼此帮忙,手头利索地三五天帮梅丽家摘完一茬,七八天后再摘新长出的下一茬。

    梅丽身下的燕燕、白白因太小,禾禾与梅丽上学不在家的时候跟在忙前忙后的母亲身边,或在枸杞树下玩过家家找蚂蚱的游戏,努艳在襁褓中看着两个小姐姐玩,也“咯咯”地笑着。逃荒的日子里,姐妹们磕磕绊绊地成长了起来。

    梅丽和禾禾上完一周学后,需要在星期天的早上,像大多小河村的孩子一样到林间拾捡柴禾,供母亲做饭用。

    这一天中午,禾禾和梅丽把拾回来的柴禾放在鸡圈门口,母亲已经锄完枸杞地里的杂草回来了,这时候把刚喂完奶的努艳放在床上,便手脚利索地做起了午饭。

    “禾禾,去菜园子里摘个茄子来,一个西红柿,两个辣个子。”禾禾跑去晨露还没有完全散尽的秧苗底下扽出一个圆溜的茄子来,两个锃亮的螺丝椒,一个半黄不红的西红柿回来。不用索菲亚说,禾禾利索地舀出水将新鲜的蔬菜洗干净放在案板边上供母亲用。有时候,努艳尿了或者是拉了,便“嘤嘤嗷嗷”哭起来,禾禾用干净的尿芥子替换下弄脏了的,又把脏了的洗干净。

    “梅丽,拿个板凳来。”不消说,禾禾要一个小凳子,踩在上面,把拧干后还滴着水的尿布搭在两根歪脖子树撑起的一根长绳上。梅丽勤谨地搬着凳子,伸长了细瘦的胳膊把尿布一条一条递给踩在板凳上的姐姐。这种繁琐细碎的辅助性活,梅丽不厌其烦,主要是跟姐姐禾禾在一起,做什么事都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吃过午饭,索菲亚需要到枸杞地里看着工人修剪秧苗。禾禾洗完锅碗,一边叮嘱五岁的燕燕照看努艳妹妹,一边与梅丽写周一早晨上交的作业。努艳妹妹并不闹人,按母亲的说法,梅丽姐妹总是乖得像小猫一样,是**看索菲亚一人拉扯孩子,便不愿多些苦难给她。想着神秘缥缈的**,梅丽的心中升起无限的敬意。

    “姐姐,我的生字本没了,我不想用你写过的本子。”梅丽皱着眉嘟囔道,想着自己在村镇医院小学难看的经历,忧愁地看着禾禾。梅丽用的生字本是姐姐禾禾用铅笔写过的,索菲亚会让禾禾用橡皮擦干净再给一年级的梅丽使用。

    “擦干净能用就行嘛!”母亲劝说着年幼不懂事的梅丽。不仅生字本需要二次利用,衣服、袜子、鞋子、书包......都变成了“传家宝”。起初,八岁的梅丽还没有感到难堪,但语文课上,戴着老花镜的张老师把梅丽叫到讲台的最前面说道:“这个本子已经反复用过了,擦破成这个样了。”

    张老师批改作业时,发现梅丽上交的生字本,纤薄起毛的纸面经过橡皮的多次涂擦,破裂成一个个窟窿,梅丽避开窟窿,在旁边接着写上下一个字。

    张老师建议道:“老师这里有新的本子,两毛钱一个,回去跟你妈说一下。”顺手递来一个崭新的生字本。

    这时,三个年级的学生,五六十双眼齐刷刷的目光向梅丽投注而来,如芒在背。梅丽点点头接过本子,从讲台前低着头走向自己的座位,走过无比漫长的过道,自己是班上唯一个把本子写破了还不能替换的学生。

    “可是,我的新本子是被妈妈管着的......我再偷偷跟夏老师要几本吧,给你一本新的。”禾禾正在草稿纸上演算着小数点后的加减法。

    夏老师是禾禾的班主任,禾禾在仙台学校接受“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教育,用最新的教材与课本,禾禾从老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xbiqugu.la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