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澧朝兴衡山之谋 西汴衰国之根本 (第2/3页)
多农户弃田打铁。
甚至连家中妇女也放下纺织活计,参与到打铁热潮中。一时间,西汴境内打铁作坊林立,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绝于耳。
官府的税收确实大幅增加,面对这看似繁荣的景象,小皇帝被这吹大的金银泡沫迷了眼,原本要制止的念头也被搁置一旁。
却不知,一场潜在的危机正逐渐逼近,而沉浸在虚假繁荣中的西汴,浑然未觉即将到来的风暴。
仅仅两个多月后,澧朝西洲突然宣布铁器采购已足,不再购入。与此同时,还切断了西汴往东出口他国的边境商业通道。
这一连串的举措,如同一记重锤,打得西汴措手不及。
那些百姓们辛苦打造、精良无比的铁器,瞬间没了销路,大量积压在手中。百姓们焦急万分,只能低价抛售,可市场上早已饱和,鲜有人问津。
凛冬时节,气温骤降,棉衣价格飞涨。百姓和官府此前靠着卖铁器赚来的钱,此刻又不得不悉数掏出来,去换取保暖的棉衣棉被。
本以为熬过寒冬,来年便能迎来转机,可一场大雪降临,让“瑞雪兆丰年”成了莫大的讽刺。放眼望去,田地里因大量农户弃农打铁,早已没多少庄稼。
无奈之下,官员们只得打开粮仓放粮救济。但那些此前赚得盆满钵满的官员,又怎会心甘情愿看着自己口袋里的钱,因抗冬救灾哗哗流走?
不少人竟昧着良心,借着开仓放粮的机会,大肆抬高粮价。本就艰难的局面,迅速恶化,百姓苦不堪言。
时间匆匆,仅仅又过了一个月,百姓们终究没能撑到开春播种。许多人家连粮种都已吃光,食不果腹的他们,在绝望中发起了暴乱。
此时,国库粮仓的储备也所剩无几,官府只能以“储备粮种”为由,拒绝继续救济。
西汴陷入了绝境,曾经因盲目追逐利益而忽视农业的恶果,在此刻彻底爆发。即便有钱的商人,也四处碰壁,根本找不到渠道买到粮食。
就在这近乎绝望的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