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殿前奏对 (第2/3页)
,那官家就成了摆饰。
这是历朝历代帝王的传统,但这个度极难掌控,多少帝王玩此平衡之术最后玩脱了,成了你是我活的党争,最后朝政在内耗中荒废。
或许宝庆帝觉得推自己上位的章鉴势头太盛了,又与程元凤、贾似道皆是江南人氏,不愿看到阁中一家独大,隐隐有意引导三人相制之意。
大内,养心殿。
大周宝庆帝柴煜面色苍白的坐在御案上,米着眼,浑浊的目光看着各部大臣。
明日是重阳节,是九九大朝之期,所以提前一日举行朝会,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员,全部位列两班。
这才六年时光,原本那个意气风发,临中山北望,气吞万里如虎,势要恢复祖宗基业的帝王,就在时光的消磨中失去了锐气。
自己的帝位不但是江南士人推上去的,而求偏安江东以来,五十万战兵,五万禁军,几千文武百官的俸禄都是由这些江南世家供养的。
自开国以来,太祖实行官家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开海贸远,鼓励工商,极大地缓解历朝历代土地兼并的千古难题。
这也形成了江南富足甲天下,高官巨贾不在把土地作为最好的集聚财富的首选,往往一船货物输送到西方,能抵上万亩良田一年的收入。
这也造就了富商巨贾多集于江南,赋税也九成来自江南,只要天下有难,所有救灾钱粮都有江南独自负担,日积月累之下,南人心中逐渐集满了怨气。
鞑靼南下,尽占北地,他们终于摆脱多年来对江北亿万臣民的供给,多年的期望,这一日终于来临,江南文人富户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宝庆帝每每提出北伐,都会在朝堂上受到抵制,只因朝堂上掌握话语权的内阁南人占了绝对优势,官家试图增加北人的话语权,但遭到南人的反噬,章鉴、程元凤之流虽然常有争执,但在北伐问题上却能联起手来,使北伐之议寸步难行。
自从贾氏入宫,迅速得到宝庆帝的专宠,自此官家沉迷酒色,朝政逐渐荒废。
谁也没有想到,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临朝的官家还能拖着病体临朝理政。
柴煜一言不发,只是拿猜疑的目光将上首的大臣看了一遍又一遍,他才暖暖转动眼珠道:“朕身体欠安,久未临朝,难理国事。凡日常朝政,皆有两位丞相和政事堂及六部堂官处之。然,军国大事,必须报于内廷,一年来,朕于内廷不知江北现状如何?”
韩淮安祖父韩伯兮虽以过世多年,其子也在六年前燕京阵亡,但他历经简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根深叶茂,门生故吏遍天下。其在内阁日久,曾任过兵部尚书、太尉、左丞相。太师等要职。
自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