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二章 北山铁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十二章 北山铁矿 (第2/3页)

节看向刘昭,说道:“不过北山距离刘家堡并不远,我也不知道刘公子有没有兴趣,便顺路过来招呼一声,没有别的事。”

    刘昭闻言顿时愣住了,真是想瞌睡就有人递枕头,要不是与郭奉节知根知底,刘昭还真以为是有人做局了。

    于是刘昭问道:“那铁矿的情况如何,是什么人开采的?”

    郭奉节只当是刘昭不清楚细节,于是说道:“这就要从我朝的国策说起了。”

    “嗯?”

    刘昭说道:“在下洗耳恭听。”

    原来大宣帝国境内的山林湖海都是属于朝廷的,包括其中的各种矿产,所以民间百姓不管贫富贵贱,都是不能擅自开采的,只能向各地官府呈报申请。

    如果当地有矿产,民间势力经过申报,可以获得该处矿产的经营权,但是产出的矿产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无偿上交给官府,每年还要另外再缴纳一笔不菲的费用,剩下的矿产才可以自行出售赚钱。

    刘昭听到这里不禁微微点头,暗道:“按理说大宣帝国的这套矿产管理手段还算是高明,不但可以最大程度的调动民间的资本开发矿产,还能让朝廷从中受益,可谓一举两得。”

    郭奉节继续说道:“只是如今朝廷吏治败坏,各地府衙对承接矿产的商贾、豪族百般盘剥,几乎已经无利可图了。”

    “而且咱们燕州的局势又如此,大批难民蜂拥而来,胡人的铁骑又随时都会南下,天知道平稳的日子还能维持多久,所以北山承接铁矿的那个商贾索性撂挑子,带着家眷和财产逃往了南方。”

    刘昭点了点头,问道:“那州府或是定县县衙那边没有找人承接吗?”

    在刘昭的认知里,即便如今开矿不赚钱了,但好歹能掌控一处矿藏,能承接的肯定是各位“大人”的亲朋好友,说不定已经有内定的人选了。

    谁知郭奉节只回了两个字:没人!

    “我听说许知县和张知府都没办法,四处询问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