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制式装备 (第2/3页)
于是铠甲的形制就定下来了,而长枪和战刀也很好定,刘昭选择了三米长枪,战刀则是大宣帝国民间流行的牛尾刀样式。
至于盾牌,刘昭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意见,只是要求轻便就好。
随后刘昭问道:“白主事会制作弓弩和弓箭吗?”
虽然定下了护卫队的防御策略,并不需要出去跟胡人死磕,但是没有远程攻击手段,刘昭还是觉得心里没底。
白山理摇了摇头,说道:“公子勿怪,小人并不会这些。”
对于大宣帝国军队装备的弓弩,刘昭虽然没有见过具体的形制,不过想来与华夏唐宋的单兵弓弩也差不太多。
单说华夏宋代的单兵种类,主要有黄桦弩、黑漆弩等,刘昭依稀还记得以前见过的网络资料:
宋代单兵弩的弓臂通常选用坚韧的木材,如桑木、柘木等,经过精细的切割、打磨和烘烤处理,以增加其韧性和弹性。有的还会在弓臂内侧贴上牛角或筋片,进一步增强弓的性能。
而弓弩的弓弦一般采用动物的肌腱或丝麻等材料编织而成,要求强度高、弹性好且耐用。
至于弩机,则由望山、悬刀、牙等部件组成。望山用于瞄准,制作时要保证其刻度准确;悬刀用于控制弩机的开合;牙则负责勾住弓弦。这些部件通常由金属制成,经过锻造、打磨和精细加工,以确保其精度和可靠性。
不过虽然刘昭知道这些大概的制作过程,但是却没办法具体指导白山理等铁匠,毕竟这些人都是铁匠出身,并不是专业的弓弩匠人。
在制作弓弩的过程中,对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工艺都有严格的要求,需要工匠具备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艺。而且不同种类的单兵弓弩在具体的制作细节上可能会有所差异,以适应不同的作战需求。
白山理等人就算按照刘昭的指导真的做出来了样品,估计也是照葫芦画瓢,只是样子货,起不到什么大作用。
于是刘昭只好作罢,暗道:“实在不行就准备其他守城手段,比如石块、滚木,比如开水、金汁。”
此后几天时间里,白山理和数十个工匠便开始忙碌起来,十二座高炉几乎日夜燃烧着,将一炉又一炉的铁料重新融化,然后由工匠们打造成各种样式,或是打造成胸甲,或是打造成枪头,或是打造成战刀,不一而足。
转眼到了二月初八,刘昭再次来到铁匠铺,在院内的库房见到了打造完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