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烧制玻璃(一) (第2/3页)
三价铁则不是显著的绿色。
当然这些原理不用告诉那些工匠,只要让工匠们熟悉过程就好。刘昭指挥众人加入硝石后,硝石将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玻璃就显得无色透明了。
“真是太神奇了!”
刘昭并没有理会工匠们的感叹,因为玻璃烧制好后还需要澄清,就是要在玻璃热液中加入澄清剂,比如食盐。
澄清剂遇热挥发会形成大气泡,这些大气泡上升过程中带出小气泡,能让玻璃中的气泡减少,因此变得澄清。
经过工匠们的努力,到了下午晚时分一共烧了六锅原材料,此时已经全部融化成玻璃热液。
此时工匠们按照刘昭的指点,将这些玻璃液分别倒入退火通道退火,刘昭亲自靠近观察,以便检查玻璃试验品的成色。
通过对比后,刘昭发现第二个坩埚里,加了硼砂的玻璃溶液透明度是最好的,于是让人将第二个坩埚的配方记录下来,暗道:“总算是找出最优的玻璃配方了!”
接着,刘昭又命人开始烧制第二炉玻璃,这一次刘昭又微调了上一炉中,第二个坩埚的配方,直到找到较为完美的配方,这才作罢,然后便开始制作成品,这期间用了足足一整天的时间。
夜幕降临之后,刘昭已经带人在烧制第三炉玻璃了,此时刘昭见工匠们越发的熟练,烧制出来的玻璃溶液也已经非常的纯净,于是便命人将提前制作好的模压器搬了出来。
所谓的模压器并不复杂,其实就是烧制陶器时候,用来烧陶器大平盘使用的铁板,刘昭参考之后稍稍改装了一下,将压力减小,变成了制作玻璃制品的器械。
而且刘昭是用熟铁制造模压器,模压器上再抹上一层用桐油调和的木炭粉末,防止铸模和玻璃黏合。一个坩埚的玻璃液倒入退火通道并且降温之后,将一些玻璃液被倒入铸模,工匠们按照刘昭的指点用力压下铸模压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