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1章 父子团圆贺刘伯安新娶妻生子 (第2/3页)
来在卢植将冀州黄巾牢牢围在了两座小城之后,刘虞便退回甘陵,专心为前线筹备粮草了。刘正刚到广宗时曾去拜见过刘虞,此时听闻他亲自前来,心中不禁有些好奇。
自己老爹来了,刘正当然要去拜见。他先是去卢植处打听,有军将告诉他刘虞去了刘正自己的营帐。便又转头回去,到了自己帐中后,发现刘备也在,正与刘虞相谈甚欢。
刘备见到刘正来了,连忙起身。“仲兴回来了。”
原本刘备是来通知刘正明日准备军中演武的,正等待刘正时。刘虞进来,便与刘虞聊了一会,现在话已经带到刘正,也不好再耽搁刘虞父子相聚,起身向刘虞告退:“世伯,小侄先告退了。“
刘正将刘备送出帐中,才翻身回去,脱下斗笠向刘虞请安。
刘虞看着眼前的儿子,心中满是欣慰。他开口问道:“这位刘玄德是前汉中山靖王之后,为父虽只与他浅浅聊了几句,但觉此人忠厚老实,可以结交。只是不知他辈分如何?”
刘正闻言心中一动,没想到刘备只与刘虞谈了一会就让刘虞如此看重,昭烈帝果然得人。
“辈分之事玄德也不太清楚,中山靖王子嗣颇多,只怕要去洛中请宗正查阅。不过儿子与玄德同为卢师弟子,平辈相交。”
刘正当然不会说他知道刘备是和刘虞一辈的。要不然自己老爹迂阔一定会唤一声玄德贤弟,让自己称呼刘备为叔父。
刘虞闻言点了点头,“我送军粮来,刚去见了子干先生,顺道来看看你。”
刘正心中一暖。对于父亲,刘正是极为钦佩的。其人道德高尚,为人谦和,称得上君子如玉。
但因为刘正实在是“早慧”,三五岁时便和成人一般,也从未因为“顽劣淘气”惹刘虞生气,故而刘虞在刘正面前很难摆得出父亲的威严。
刘虞对于自己两个儿子虽然也舐犊情深,但无法在刘正面前表露出来。只因这个次子太过优秀,优秀得让刘虞对刘正从未打骂过,也因此对儿子少了些亲近。每每望着刘正,刘虞心中既感欣慰,又觉几分疏离。
昔日刘正开办盐场、与糜氏合股开设商路,等刘虞知晓后刘正已经说服了东海、琅琊、彭城等徐州好几位诸侯王与他合股。刘虞虽觉此举有些胡闹,但又能说些什么?
直到后来,随着刘正生意越做越大,财富越来越多,家中财权早就归了刘正。外加着自己的长子刘和对弟弟那是百般宠爱、言听计从,长子敦敏严肃,次子聪慧内秀,兄弟两人联手决定的事情刘虞也不会轻易反对。
儿子太过出色也不是一件好事,在外刘虞虽是一家之主,但在家中,刘虞至少被他两个儿子管着,刘虞无奈中也颇有几分自豪。
就像是此次刘正替卢植贿赂宦官,又为自己买官。刘虞在甘陵得知后刚想亲赴广宗把刘正给踢回洛阳。广宗战乱不休,岂是一个十七岁孺子可以久留之地?
但冷静下来后,刘虞又觉自己并无理由让刘正回洛阳。天地君亲师,刘正为国出力,为君解忧,为师行贿,他刘虞虽然是一个父亲,然又能如何呢?只能放任刘正去闯。
此番来广宗,刘虞在卢植处已得知刘正又立新功。他虽不想让刘正涉险,但国事艰难,谁也逃不脱。前几个月在甘陵,刘虞都亲自披甲上阵围剿黄巾,何况儿子?
但刘虞不知道的是,卢植并没有将刘正差点死在黄巾手里之事如实相告,卢子干也怕刘伯安与他拼命,故而隐瞒了此事。
刘虞与刘正相见,说了许多政务,殷殷嘱咐刘正要勤于任事,又说了许多自己的为政心得。
刘正只得连连点头,并不是听不进去,刘虞所言皆是他亲历总结出的,可谓是政务至理。只是刘正自幼听得多了,心中难免有些烦腻。若此番话是曹孟德所说,那刘正定当拿个本子,一个字一个字地记下来。
可说着说着刘虞忽道:“对了,在郯县你的姨娘给你生了一位妹妹。”
刘正刚想继续点头,但立即惊诧地抬起头来,盯着刘虞。什么?妹妹?这件事情才应该第一个说吧!
“郯县来信说,糜氏于本月初诞下,我给取了小名叫作‘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