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会面 (第2/3页)
行大船就多达三十艘,还有几百小船,沿途提前三日清理,在一些停靠的码头上准备好粮食食物之类。而且还有千夫拉船,十万水军开航护佑。刺杀?是自杀才对。显然,易小川对这群干刺杀明显上瘾的六国后人的这次行动并没有多大的期望。
众人又谈论了半个时辰才渐渐散去,定下了如何行动,出动多少人马,甚至连刺杀得手后该如何起兵、响应、等等之类的都讨论了一遍。
日头将落,易小川策马回到蒙府,远远就瞧见韩信在堂中等待自己,似乎表情还很急切。随手将头顶红羽拿下,笑道:“韩信,你有什么事?”
韩信见到易小川回来,急忙走上前去,见四下无人低声道:“小川,我听刘邦说你与六国后人一起行动,准备将陛下……留在东游的途中?”
易小川左右看了一眼,低声道:“进里屋”
里屋,也就是易小川办公的地方。四周的架子上堆满了竹卷。墙上还挂着弩箭之类的。
“小川,难道这是真的?”韩信一进来就迫不及待的问道/。
易小川看了韩信一眼不温不火的道:“是真的又如何?”
韩信脸色一白,显然是真的:“小川。你现在的权利还不够大?你的事我知道,你现在就是蒙毅,蒙恬以老。陛下重病,定过不了几个春秋。现在你就相当于大秦的皇帝。手握四十五万大军的土皇帝。你为什么还要与六国联合,做这种天地不仁的反叛行为。在说大公子年轻有为,又广施仁义,你辅佐与他,不消十年,你就会取代李斯的位置,甚至可以像老王侯王剪一样封的世袭侯王。”
易小川微微点着头,韩信分析的极有道理。但他在乎的不是这身官职。淡淡的道:“那又如何?大秦气数已尽,现在有陛下在,天下才没有乱起来,只要陛下一去,龙威一散,六国就会同时起兵,民心所向才是大道。大公子?他若做得君王确是一位明君,可惜……”
他可是知道扶苏是怎么死的,完全是窝囊死的。受着所谓君上天听,诏达必行的思想。当一份假诏书放在他的面前,让他自杀,他真的自杀而死,这样的人易小川实在看不起。
不过韩信却是脸色骤变,:“小川…你……你大逆不道……”此时的韩信还不是历史上那个造反名人。自小跟着诸葛青天学习兵法儒学,就是有朝一日能披甲挂帅统帅大军,而能给他这样地位的在他心中一直是大秦王朝。
易小川也不恼怒,好笑的看向这个后世历史中跟着刘邦造反的韩信。摇头道:“你知道我与蒙毅之间的事情,可你不知道我的来历。你要是我,你也会这样做的。”
“你……你是六国的斥候?”韩信猛的向后退了几步,眼中尽是骇然。
易小川摇头,觉得现在还不是告诉他的时间,既然崔文子没有告诉他,他也懒的将自己这惊世骇俗的身份向他告知。:“不是,我不他们的斥候,韩信,我知道你心中有极为抱负,跟我一起,你的成就绝不是我蒙家军一个千户。而是三军。就像现在的我,甚至比我现在的地位还要高上许多,你难道忘记了你手中还有王禅老祖赠与你的十面埋伏大阵吗?也许有朝一日,你能掌控百万雄师布下这中华第一军法大阵。”
韩信摇头,缓缓的向后退去。:“我早就该看出来,喻思睿是你的亲信,允文允武,定了王禅老让他来辅佐你的,你想取代陛下…可笑的是崔文子还说你与蒙毅之间将有一场博弈,我想该走了……”
易小川一愣,没想到如此热衷权利的韩信竟然会急流涌退。“韩兄,你这是何意?大秦不出三年就会灭亡,跟我在一起,跟刘邦在一起,你定能一展心中抱负。”
韩信眉头一皱:“小川,你为什么总是说大秦会亡。好。三年!如果三年内大秦灭亡,我定来投奔与你……我走前提醒你一句,蒙家世代忠与大秦。而历代王者都是当年武王的血脉。没有一个旁系血脉会坐上王位。你好自为之……”
说完。韩信真的转身离开。易小川这下并没有挽留。心中苦笑着韩信会错了意。竟然以为自己想当皇帝,之所以没有挽留,乃是因为在历史上韩信是在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退守关中才来投奔的,这不正是三年秦灭之后??
王子殿下们学习的地方,很多人都能叫出他们的名字,那就是国子监。而在大秦国子监这个名字还不存在,有的只是苑殿。秦始皇有多少儿女,也是一个谜。不过史记中记载:“幼者亥也,居与十八”,但也有很多歧义,不过大家都肯定一点,秦皇有一十八个儿女,最小的是胡亥。
此时的苑殿中只有胡亥一个王子,不要以为他是多么的好学。而是大公子扶苏被贬后,加之秦皇陛下日日窝着病床之上,这些王子们没了人管教,将那些先生尊师闹的鸡飞狗跳。久而久之,那些王子公主们索性就不来上课,做起了翘课的坏学生。而胡亥之所以在这里,原因有很多,其一是他还年幼,尚居偏宫,不像其他王子都成了家室,只等老爹一升天,他们就能得到王爵。其二乃是赵高这斯让胡亥最近几日一定要在苑殿,因为陛下出游按照规矩要定国储,以防不测,没准老天一打盹,陛下将胡亥当成了扶苏也说不定……
“定国储,当帝王……”胡亥一边绻在角落斗着蛐蛐,嘴中一边嘀咕着,玩之不疲也。忽然他猛然抬起头诧异道:“何是定国储,当帝王?”
旁边服侍他的小太监对这个白痴小王子的白痴问题见怪不怪,应声道:“这是我们大秦祖上传下的规矩,当帝王离开国都三百里就要暗子定下储君,以防帝王在外面有什么不测。不过这都是秘密中进行的,陛下定了谁为国储,只有他自己知道,一般都是帝王回国都后,在秘密取消这份秘诏”
胡亥歪着头,似乎听的私懂非懂,:“罢了,这国储与我又有什么相干。天色有不早了,父皇应该不会来苑殿,我们回吧”
太监宫女十几人,正准备起驾。却听到苑殿外的守门小太监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