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结交 (第2/3页)
字君泽,原籍安阳,在日本留学十年,去年回的国,学的西方文史,机械,在日本铁厂待过。回国后在官译馆,后得到李中堂信重,代为奔走,建设钢铁厂之事”
“凌兆熊,字....... 不才,只是从两广时,就为总督奔走效力”
这里说一个概念要有理解,官员是流官,来当官,手下要有人:官府的人,自己的人(自己招揽本地人,带人上任,从来源大概分两类),本地势力大概分三方,干五年,当官的要走了,本地官府的人就和你没官方上下级关系了。你们只是有“情义,旧识”,地方能合作的继续,不能合作的也就会慢慢断来往,不认识了,你们只是有(利益)。自己的人你要安排:要带走的,不带走的。不带走的,作为本地人愿意跟你几年,就决定跟你一辈子?跟你几年鞍前马后,不给安排一下?不想要的,也要看着奖励,惩戒,安排出去。
所以一听就知道这人是张之洞的铁杆。
之后几天,要和张克亲近,结交。
人待在一起谈天说地,只要有魅力,留下些好的回忆,自然就会亲近成为朋友,两人也有作为新派代表张之洞结交李鸿章的意思。
都难,不要互相支持?再说结交,去结交谁?当官的你级别太低了,没背景,不需要。本地势力,你没什么能量,距离太远了,也不需要交际。所以主要就是张之洞手下的人,湖广洋务以张之洞为首,很多人才,都是新派要认识认识。
张之洞幕府大概包括五个群体:文案委员;洋务委员(含局,所办事人员);文教助手;训练新军的助手;用作教官与工程师的洋员。也就是:一传统文官,二干洋务的官,三名士老师(宣传老大,名声,思想,和教育,储备人才),四军队教官,五教育国人干洋务和训练军队教官的洋人老师。
在李鸿章处,说实话张克只是和友文对接,处于一个群体,的一部分,的手下。
钢铁厂干好,应该就可以成为一个群体的一部分(李手下干洋务的官,分管一部分?)。
两个系统,李鸿章的私人的系统,朝廷的系统。都还没出头呢。
而凌兆熊是张之洞手下一个群体的头脸人物,官场也已经是有品级的了。
认识很多人,参观很多地方,有点代替李鸿章来考察的意思。张克也是不敢怠慢,小心应谈,仔细观察,不懂的认真询问记录。这时他代表的是“京城李中堂派来南方,询视的,完了会回禀中堂。”也不敢说什么自己的想法,以免误解,规规矩矩的。
有一人辜鸿铭,在张之洞手下,很受到张的重视,精通各国语言,也是翻译,戏称和张克算同行,只是翻译的是文学类,张克是偏向历史。
但历史和文学不分家,两人互相交谈,也是各有感悟,有相见恨晚之意,说的旁人都插不上嘴,辜鸿铭说西方文学大拿的作品,感悟表达。
张克补充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大家都是听得津津有味,人文互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