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一代妖人袁天纲 (第2/3页)
“所谓易之所在,无外乎‘天、地、人’三字。”
袁天纲微微一笑,一边捡拾着桌上的棋子,一边悠然开口说着。
他乍一张嘴,坐在两侧的天机院成员立刻一个个挺直身板,全神贯注地听着。
身为易术界的“天师”,袁天纲的讲授绝对当得上一字千金。倾听仙人讲道的机会可遇而不可求,此时室内众人都一个个竖起了耳朵,生怕听漏一个字。
“千百年前,易术在人间有一个别称,叫作相术。观骨肉面相,此为相人;观风水运势,此为相地;观天象气机,此为相天,这三者缺一不可。”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参悟易经十数载,易术之道都应掌握了。想要再进一步,无他,唯有行走人间、格物致知而已。
“我当初初涉易术时,同样是与好友李淳风结伴同游,行走人间数百载,为人相面,从中体悟众生百态,才可触及天地人之连结。此乃易之本源,绝不可急躁。”
声音在散在室内,座下众弟子无不垂目。沉思之间,忽有一人开口提问。
“天师,看史料所载,与您同行的那位李淳风在唐朝年间便已仙逝,而您却能一直延续至今日...所以,那李淳风没能触碰到本源么?”
“错了。”袁天纲摇头,“当初,李淳风道行与我不相上下,他之所以早逝,并非是由于道行不足,恰恰相反,是因为他在这易术之道上走得太远,走出了不该走的一步。”
一边的罗明先默然,略微斜过眼,看向一边的箱柜。
诺大的柜上只摆了一本线状的古书,看上去着实有了些年头。书封上留着楷书墨迹,拼出三个墨字。
《推背图》
“当初我与李淳风结伴行走人间,感悟易术,几百年下来,也算修有小成。到了凡俗唐朝年间,我与他先后突破天人感应之境,也由此悟到了触碰天道内核、窥探人间大运的方法。”
“而我们也同时也悟到了另一件事——天道不会容许任何人触及其本源。若有逾矩者,定然付出深重代价。”
“我深知这一点,因而始终克己守心,所行推演只停留在观测表面气机、绝不再向前一步。”
“但与我不同,李淳风对大道的追求近乎痴迷。尽管我劝过他多次,但我知晓他从未放弃过对窥探天机的尝试。”
“他最终没抵抗住这番诱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