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京城来客 (第3/3页)
位的规模,华国官方的资源整合能力果真是超乎想象。
虽说如此,她仍有一个疑问未解。
“既然是这样,为什么每次都得费劲巴拉地把东西送到他们所在的益州,而不直接让那些易术修士过来呢?”
“天机院那帮人一个个傲气的很,除非中央直接下达命令,否则一般人可号不动他们——这是原因之一。”
“至于另外一个原因...”
程晓萌说着,突然话锋一转:“你不是一直在问为什么我们这么重视那‘袁天纲’么?这段时间你看了不少唐朝资料,应该也看到了一些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吧?”
秦佳佳应了一声。大唐王朝海纳百川,有记载的能人异士数不胜数,在这其中,“袁天纲”的篇幅的确算得上一枝独秀。
在史料记载中,此人生卒不详,在隋朝大业年间突然出现于凡俗界益州区域,以相面之术闻名,精准预言了多位重要人物的命运。由于神机妙算,民间有说法认为他乃是天罡智星下凡,于是亦有人称其为袁天罡。
贞观八年,唐太宗李世民听闻其名号,亲自出面将其请入宫中,请其观众官之面相。
先是时任中书舍人的岑文本来相面,袁天纲言其“若得三品,恐是损寿之征”。贞观十八年,岑文本升官至中书令,位居三品,次年,其本人暴病而亡。
此后,侍御史张行成、马周前来寻其相面。袁天纲再度给出预言,称马周“当富贵不可言...只恐非寿者”,后马周果真位至中书令、兼吏部尚书,年四十八岁卒;而张行成则被断“得官虽晚,终居宰辅之地。”,而后果真于64岁高龄任尚书右仆射,官至宰相。
类似这样的故事在正史中足有千余字,字字都标明着那人的料事如神。而在民间记载中,有关他的传说更是多如繁星,其中最为出名的,当是他与同僚李淳风合著的《推背图》。
在传说中,《推背图》乃是人间奇书,精准推算了大唐王朝百年国运,其中就包括一条震铄古今的预言。
帝传三世,武代李兴。
但这一切也仅仅是停留在传说之中而已。
毕竟在《推背图》成书的同时,袁天纲本人亦然失踪,大部分人都认为他是寿终正寝死去,还在长安之外为他专门修建了陵墓。
但除此以外,也有一种说法说他是从人间回到了仙界,在幕后默默守护大唐气运,保王朝百年不衰。
而站在今天、站在超凡视角之下,这背后的答案已经没有疑云。
“这些传说或许有些夸张的部分,但以超凡视角来看,袁天纲无疑是一个顶级的易术修士,其易术道行之深厚,哪怕放在修仙界中也属罕见。”
程晓萌道:“也正因为他在这一方面的强悍近妖,仙凡两界皆称他为‘一代妖人袁天纲’。直至现在,他依旧被视为千年来易术领域的巅峰之一,甚至称他为古今第一人也不为过。”
“这的确是个传奇人物。”秦佳佳点头,“但我还是有点没明白,这跟我们去天机院有什么关系呢...”
话一出口,她就反应过来不对,一个大胆的猜想出现在脑中,让她的后话梗住了。
而程晓萌接下来的话印证了她的猜想。
“因为,他现在就在益州、就在天机院。”
“在易术这个领域中,毫无疑问,他就是华国境内最强、战略价值最高的修士,没有之一。”
ps.《旧唐书·方伎·袁天纲》:贞观八年,太宗闻(袁天纲)其名,召至九成宫。
时中书舍人岑文本令视之。天纲曰:“舍人学堂成就,眉覆过目,文才振于海内,头又生骨,犹未大成,若得三品,恐是损寿之征。“文本官至中书令,寻卒。
其年,侍御史张行成、马周同问天纲,天纲曰:“马侍御伏犀贯脑,兼有玉枕,又背如负物,当富贵不可言。近古已来,君臣道合,罕有如公者。公面色赤,命门色暗,耳后骨不起,耳无根,只恐非寿者。“周后位至中书令、兼吏部尚书,年四十八卒。
谓行成曰:“公五岳四渎成就,下亭丰满,得官虽晚,终居宰辅之地。“行成后至尚书右仆射。天纲相人所中,皆此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