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真抓实干才最难 (第3/3页)
看到有外国奶粉,买了几罐,带回去看孩子喜不喜欢,就这样,我现在带了两百台相机去北方。”
董雪盈又提醒他:“可以给小晴打电话叮嘱她的学习吗,她很努力,但你要告诉她注意生活,吃饱点吃好点,她蛮听你的话,电话号码是……”
让卫东这种超级钛合金直男,居然能在这一刻下意识的哦哦哦,只说记下来而不是已经打过了。
挂上电话还有点冒汗是怎么回事。
但这两个电话,让卫东起码开着车能从浙州回味到豫南,这是他从未有过体验,光想想都觉得舒坦。
当然,哪怕跟着的小伙儿只有五个了,他们的长途驾驶小日子依旧过得舒坦。
可能是因为大家过来路上都半个月,在口味偏淡的江浙又呆了大半个月,已经把那麻辣烫锅底涮得都快成清汤了。
所以出来看见有辣椒就赶紧买点,哪怕没油辣子的鲜香,让卫东也随便找了堆姜蒜葱混着辣椒炒出酱料,随便找人做了个长条的烧烤铁皮盒架,就开启了一路烧烤的美妙生活。
一路上碰见任何地方的吃食,最终都能用烧烤来归纳替代。
狗蛋简直是超级热烈拥护这种香喷喷的美食,早上中午还能随便在哪遇见市集就吃什么,晚上必烤。
而且这一路大多是平原开阔,卡车速度也提起来,一周不到抵达豫南约定的地方。
顿时发现这地儿是不是比尤启立还能吹牛逼啊,去年约好冬季收购宰杀牛羊油、棉籽油,春季来买了运回西南地区。
空荡荡的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而且还归咎于是从十月之后就联系不上,他们也不敢随便投资收购了。
搞半天这里也是二道贩子。
让卫东压根儿不废话,更不接受什么喝酒应酬的联络感情,直接驱车走人。
再往北又是五六百公里,抵达冀北的平原边山脉脚下,这里靠近大草原,果然有大量牛羊油积压。
但问题来了,尤启立这好大喜功的家伙,跟这边达成的口头协议居然是数千吨收购规模!
哪怕这种工业牛羊油的收购价格还不到一百元一吨。
可这加上运费也要几十上百万!
哪怕另一头签署了合作协议的化工厂,被断了统配濒临没有原材料停产的几家蜀川盆地化工厂,都可以用一百二十元左右的每吨价格收购,用来生产肥皂、甘油。
这活儿可不轻松啊。
鉴于尤启立是个敢吹牛逼削平喜马拉雅山给西疆内陆带来温润空气的大忽悠,和看着就质朴憨实的冀北卖油商人对比,让卫东更倾向于相信这几千吨的协议真有其事。
但在这帮北方佬蛮横叫惨的劲儿,他也不敢全信。
他刚在浙州赚了近十万的钛锭,收了近两万的相机利润,还是没法承担这么大的交易。
而且按照让卫东的心态,他很难干梭哈的活儿,自己起码要有承受失败的底气,不能赌身家性命似的冒险。
更不愿像老尤那样用银行汇票周期的手法来玩空手道。
可这帮北蛮子油商拉住了就不许走。
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