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诸王纷争,闭关炼化通窍妖丹 (第2/3页)
说罢,康乐郡郡守郑均继续道:“你们县的周县令,便是这渊龙教安插的教众,除此之外,还有数人都在岚州上下任职。”
“待会儿略加拷问即可。”
郑均也是懂得人情世故的。
如果是元舒钰被擒至此,着实是不给北戎王和池阳公主面子了,说一句联手镇杀,给皇亲国戚分润些功劳。
至于里子,自然全都是自己的。
而且主要功劳,元舒钰也分润不走。
毕竟镇杀南宫长英的是自己,一个外罡斩杀通窍的案例在这儿,想必朝廷不傻也不会打压自己,搞这种花活。
一念至此,郑均便站起身来,对着元舒钰道:“元嫡传,既然当地官府之人已经到来,郑某还有要事要返回郡中,就不与姑娘多言,还望姑娘莫要忘记承诺,将这渊龙教的府库现银送至康乐郡来,麻烦了。”
“郑郡守且放心,区区二三百万两,舒钰自然不会忘记。”
元舒钰眨了眨眼睛,对着郑均道:“不过,郑郡守这样的英才,只当个郡守怕是屈才了,若郑郡守不嫌弃,舒钰回京之后,当向陛下谏言,走王府的路线,推举郑郡守为太子、太孙伴读,如此也可潜心修行,以郑郡守的天资,数十年后,也当为朝廷栋梁,皆是与新君早相熟,岂不美哉?”
郑均救了元舒钰一命,元舒钰自然要想个办法报答郑均了。
这位太子或太孙伴读,便是一种方式。
当今永昌皇帝虽然登基,但年事已高。
以当今皇帝的天赋而言,进入元丹已经是倾尽天下人力物力,方才如此,突破法相是万万不可能的。
而当今天子已经五百多岁了,寿元怕是就在这五六十年之中了。
也就是说,当皇帝驾崩,太子登基时,郑均这位天赋异禀的太子伴读,必然是新帝的心腹,届时自然会扶摇直上九万里。
而以郑均天赋,大概率能够突破元丹,届时必然名列宰辅。
此番,便是元舒钰的心意。
送尔上青云。
同时也为大周王朝觅得良才。
毕竟按照以往的惯性,这天下巨变之时即将要到来了。
而听了元舒钰的话语,郑均一整个就是不愿意。
好好好,我救你一命,你这么报答我是吧。
“不必了,郑某为一郡主官,自当是要为郡中数十万百姓考虑,怎能去京师做什么太子伴读?”
郑均摇了摇头,接着便隐晦的提出了一些问题:“只不过元姑娘若是回京,可以和王爷商讨一下,关于马匹的事情……”
北戎王毕竟曾经是北戎来的,总有一些特殊渠道搞点北地良驹吧?
北戎主体乃是渔猎,但也是有一部分游牧在的。
而拓跋氏……也就是元氏,便是出身于游牧和渔猎并存的部落。
听到了郑均的话语,元舒钰点了点头,道:“请郑郡守放心,此事定然办妥。”
说罢,元舒钰犹豫片刻,再度张口道:“郑郡守,如今在云州天义郡驻守的龙骧卫大将军褚秋春,出自我元家,本是我家门客,后来被我爷爷看重,招之为婿,正是我姑夫,若是有什么需求,可尽数向龙骧卫求助。”
龙骧卫大将军褚秋春?
郑均一怔,回忆了一番,想到了此人。
此人乃是云州的高级将领之一,率领三万龙骧卫,奉命坐镇天义郡,修为已经到达了通五窍的境界,是有机会突破元丹的几名高级将领之一。
未曾想,这位龙骧卫大将军竟然是元氏出身。
别看这三万的人数不多,但这三万和郑均麾下的军队,可不是一个级别。
云州三十万兵马分为十卫,每卫三万人,皆是百战精锐,如龙骧卫结阵而来,元丹武圣都奈何不得,甚至要被龙骧卫反伤。
若是郑均麾下的军队结阵,同龙骧卫厮杀起来,那郑均只有远遁黑山,落草为寇,等一个‘大楚兴,郑均王’的鱼肚子纸条了。
郑均闻言,当即拱手真挚道:“既如此,若是有要事,郑某便要求助褚大将军了。”
看来救了元舒钰,确实能够通过元舒钰搭上一些线。
就好似之前救了济世堂的孙姑娘,和济世堂搭上线了一样。
不过,这其中也有一个问题。
这位龙骧卫大将军褚秋春,似乎是燕王派系的大将啊。
想到这里,郑均不由呼出一口气。
大周王朝,风雨飘摇啊。
若未来诸王争锋,自己又当何去何从?
直接扯反旗?
那估计要成众矢之的了。
郑均感觉,自己目前的康乐郡确实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不上不下的。
‘算了,走一步算一步吧,再多的算计,最终也得是以力服人,我若踏入真武法相之境,号令天下,谁敢不从?’
郑均呼出一口气,在心中暗忖。
去京城,不是好路子。
毕竟郑均现在可是要杀妖取丹炼化的。
一念至此,郑均便和元舒钰辞别,化为一道青金遁光,迅速朝着博州方向遁去。
他已经委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