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4章 剥皮长阳王,斩获神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14章 剥皮长阳王,斩获神兵! (第3/3页)

丢了。

    一把颇为趁手的神兵法器,冒点险也是值得。

    毕竟自己现在也算是上了通缉名单。

    人生在世,若是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那还生个什么不臣之心,还养个什么部曲士卒!

    正好,若是真有追踪禁制,自己凭着此戈,入张本功势力范围内溜达一圈,将这戈丢在张本功军中。

    也自是能转移一番注意力。

    反正张本功已经杀了三个郡王,虱子多了不咬人,也不差这一个了。

    一念至此,郑均的速度更加迅猛了。

    “……”

    半个时辰后。

    长阳郡王、长阳郡王府右护军将军田朔殒命之处。

    一股浩然磅礴的紫色真元,陡然从天而降。

    随着这道身影从天而降,紫气东来,周围的空气似乎都为之凝结,而降落之后,吹起的罡风更是将周围的杂草吹得猎猎作响。

    此人身着宽大的绯红官袍,随风飘扬。

    正是长阳郡的通窍郡守,杨黎!

    杨黎的脸庞阴沉如水,脚下是沾满了血肉的荒草土丘,天边一抹残阳如血,更是将这碎肉显现的更加明显。

    他望向了一旁的田朔尸首,只是瞧了一眼,便看出了胸膛之处,乃是被长阳郡王府的得意神兵‘罚罪戈’直接洞穿了胸膛。

    而他的死因,却是自尽而亡。

    “因为瞧见了李佑身死,担心族人被责罚,所以自杀,伪造成被敌一戈毙命的假象吗?”

    杨黎冷哼一声,紫气蓬勃,瞬间将这田朔的尸首给击了个粉碎:“愚蠢!自爆的真罡,彻底将原本的真罡所遮掩,让老夫也验不出此人的惯用手段如何!”

    杨黎现在的心情很差劲儿。

    他的出身,乃是京城杨氏。

    京都杨氏,乃是数一数二的豪门世家。

    当年神武皇帝之所以能够定鼎天下,杨氏起了很大作用。

    无数杨氏俊才为大周基业抛头颅、洒热血,这千年来,族中出了六位国公、十一位相国、八位上柱国。

    先后更是有三位族女入了神武皇帝的后宫。

    其中已逝的神武高文皇后,更是给神武皇帝诞下了魏王、韩王两位子嗣。

    乃是真正的顶级世家。

    那什么蔡家和杨氏相比,更是相形见绌。

    族内有两位元丹老祖坐镇,十四名通窍武者。

    乃是天下有名的势力。

    他杨黎,乃是通窍中最年轻的一个。

    来这长阳郡当郡守,不过是为了镀金来用。

    三个月后,他便任期结束,要调往北军担任护军都尉之责。

    在护军都尉任上干上个三五年,就能趁东风,入朝任卫将军,拱卫京师。

    到时候,神武皇帝驾崩时,杨氏一族也能运作一番,看看能不能废了太子,请魏王或韩王,这两尊和杨家很有渊源的亲王入京,主天下。

    但现在,全完了!

    长阳郡王死在了自己的任期上,虽说自己不至于被责罚,但官途绝对受阻,计划泡汤了!

    更不要说,长阳郡王府的那柄‘罚罪戈’,还被行凶者带走了。

    那可是湘王一系的重宝。

    湘文王当初身死,将爵位传给了长子、将兵刃传给了次子、将功法传给了三子。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最珍贵的就是这把兵刃了。

    爵位虽是单字王,但品阶也不过是郡王。

    功法更是人不人、鬼不鬼的魔道功法,如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室子弟想修行上品内功心法,也不是什么难事。

    但这‘罚罪戈’不同,乃是当初请了炼器大师,辅以上百万两的资材所制,在法器神兵里,也是排的上号的神兵利器了!

    这丢了,更是让自己的官途生涯,蒙上了一层阴霾!

    “如此干脆利落的冲入王府,肆无忌惮,丝毫不顾及我以及长阳郡这二十多个外罡、五千余士卒,若是外罡武者,怎有如此滔天大胆?!”

    “还真让他找到了破绽,趁我闭关修行之时,一路长驱直入,当众虐杀了这长阳郡王!”

    “此人,怕不是外罡这么简单,多半是某个通窍境界的老贼,冒充的外罡武者!”

    “究竟是谁,要和我杨家作对?!”

    杨黎脸色阴沉,周边的紫色真元忍不住爆发而出,一瞬间就将周围的土地摧毁了大半,就连那长阳郡王的残骸也不例外,直接被这真元所导致的罡风吹得四处乱飞,眨眼间便已经满地都是了。

    绝对是有人故意和他们杨家作对的。

    会是谁?

    是皇后背后的通元门?

    他们敏锐的觉察到了我们的动作,所以故意来杀一个郡王,破坏我们的计划?

    还是赵贵妃背后的云州豪族赵家?

    燕王在云州风生水起,据说云州大总管、嘉国公舒卫渊对燕王赞誉有加,言燕王乃是治兵奇才,三十万云州骁勇,几乎半数为燕王所掌控!

    亦或者是青州的齐王?

    齐王与虢国公魏搏虎相交莫逆,魏搏虎出自青州齐天府,齐天府也有这种动手的可能!

    一时之间,杨黎心里乱糟糟的,完全分析不出来,到底是太子系、燕王系还是齐王系动的手!

    若不是神武皇帝现在人在南方,坐镇南方的楚王应该不敢有什么小动作,怕是这怀疑的人选,还要再加一个!

    杨黎一时之间,脸色阴沉至极,越想越惊疑。

    不过就在此时,那些长阳郡的其他外罡武者才姗姗来迟。

    一时之间,长阳郡长史、长阳郡王府左护军将军、长阳郡兵两个队正尽数到齐。

    而那长阳郡王府的左护军将军望着眼前的这一幕,一时之间有些失神,神色极为焦急,当即忍不住开口询问道:“恭请问杨公,我家郡王呢?”

    “满地都是,自己找吧!”

    杨黎深吸一口气,冷哼一声后,直接操纵紫色真元,腾空而起,朝着四周漫无目的的搜索了起来,同时张口传讯道:“找!身披蓑衣、头戴斗笠,持刀又持戈的人影!通知周遭诸郡,让他们协同一起来找!”

    说罢,杨黎又想到了什么,继续道:“重点排查南下今州方向的庐陵郡和北上云州的五光郡!”

    南下今州,可以通过今州通转,往青州和京城走,去寻齐天府和通元门。

    北上云州,可以和燕王的云州骁勇汇合。

    嫌疑最大。

    而杨黎本人,也奔着五光郡的方向飞驰而去。

    来者持刀,干脆利落、手段残忍。

    看着像是军中悍将。

    优先排查云州的燕王!

    长阳郡王身死事小,神武皇帝子孙多了去,这几年死的也有几个了,到时候杨家认罚,动用家族手段,去严廷郡平张本功,消弭这段事件便是!

    重点是要看看,究竟是哪家势力在和他们杨家作对。

    不若,这种敌人在暗我在明的行径,着实困难许多!

    “还要赶紧告诉家族中人,不能继续执行原定方案了,要早做打算!”

    ……

    广义郡,广平县。

    年轻的挑夫挑着两箱行李,衣衫褴褛的走在官路上,用着一张毡帽将整个脑袋都给遮了起来,朝着北方行进。

    路边,时而有佩戴兜鍪、身披皮甲的骑兵经过,拿着一张画像,到处缉拿凶手。

    只不过那画像画的有些稀疏平常,见过郑均的人几乎都被郑均所杀,而剩下几个没死的,要么隔着老远,要么就被吓得神色发抖,说不太清楚有些恍惚。

    以至于画像虽然有几分相似,但也只是几分而已。

    如这般眉清目秀的模样,不说别的,县城中不少有钱人家的公子也是这般。

    而那年轻挑夫一路走来,行至了一处茶馆,将行李放下,点了份茶水,想要在这里歇歇脚。

    不过,这年轻挑夫刚一坐下,便听到一声清脆响亮的醒木声便传到他耳朵里。

    微微抬头望去,却见这茶馆的中央,搭起了一处高台,一个衣衫单薄的老者,正润了润嗓子,似是要开始讲书。

    年轻挑夫环视一眼左右,才发觉这茶馆里的人还不少。

    难怪茶馆老板还请了个说书人。

    年轻挑夫在心中想着。

    那衣衫单薄的说书人清了清嗓子,张口便叫道:“上回说到,那蓑衣大侠因瞧不得民生疾苦,瞧不得那长阳王世子当街强抢民女,便在这长阳郡内有名的庐江楼内,当众将这长阳王世子怒而杀之,惹得长阳郡第一美女杜芳芳心暗许,下定决心追随的故事!”

    “是嘞,今日该讲那蓑衣大侠众目睽睽之下,千里斩郡王的故事了吧!”

    台下有人起哄。

    “咳咳。”

    听到那人起哄之后,说书人明显是尴尬了片刻,接着便道:“过几日再讲,过几日再讲!今儿个给大家讲讲,这长阳郡王的发家史。”

    “那长阳郡王啊,祖上乃是我大周朝赫赫有名的将王,湘文王!我大周朝初创之时,这湘文王一人一戈,单枪匹马进了彭州,出来时,便拉起了一支三万人的队伍,凭着一把‘罚罪戈’,那可是打遍彭州无敌手啊!彭素桥之战,湘文王手持长戈,率五百铁卫,硬是打得那前虞上万人无法上前一步……”

    说书人滔滔不绝的讲述着‘湘文王’当年有多么的英武,而周围的看客明显是有些不满。

    谁愿意听这老掉牙的故事?

    几百年前的王侯将相听腻了,不如听这最近几日赫赫有名的蓑衣大侠来的自在!

    英雄美女,纨绔子弟,为民除害!

    这才有趣!

    说书人也有些尴尬。

    毕竟后面的故事还没编好,自然说不出来的。

    在这一番言语之间,那年轻的挑夫不由轻笑一声。

    任谁都想不到,这说书人口中大名鼎鼎的‘罚罪戈’,竟然就是这挑夫手中的挑担。

    “看来,这罚罪戈并没有什么追踪禁制,这般也好,算是赌对了。”

    年轻挑夫,或者说是郑均长松一口气,感觉不错,不过听这说书人的话语,倒是有些哭笑不得。

    “什么当众杀世子,什么第一美女芳心暗许。故事情节擅自加工是吧?要不是现在不方便露面,说什么也得要点版权费之类的。”

    郑均在心中胡思乱想了一阵,而在这广义郡待久了,郑均也没发现有什么强力搜捕。

    反而,对方将搜捕目标放在了庐陵郡和五光郡,这让郑均有些摸不着头脑。

    不过既然如此,那更好。

    说明自己不用这般蜿蜒曲折,可以直接回黑山县了。

    对此,郑均心情大好,舒出一口气来,听着这说书人将湘文王的故事讲完之后,大气、痛快的赏了二十个铜板,便起身,继续挑着担,朝北方的黑山县走去。

    别问为什么给二十个铜板。

    问就是,郑爷大气!

    一个挑夫,能给二十个铜板。

    已经很有钱了好伐!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